第21章 挂职
翌日,一早,杨景来到武馆。
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在一众弟子中来的最早。
很多弟子觉得他已经耗尽潜力,即便再努力,也不可能突破暗劲,不如趁早谋个出路,现在还埋头在武馆练武,反而显得愚蠢。
这些旁人的看法,丝毫不能动摇杨景的心志。
面板的功效,已经经过了检验。
他只需要将武学、功法练到极限,就可以没有瓶颈的突破境界。
这意味着他虽然修炼速度慢,但只要给他时间,一定能走的很高很远。
在杨景练了半个时辰后,武馆前院的弟子们渐渐多了起来。
四师兄刘茂林也来了,看到和以前一样仍旧专注练武的杨景,眼神微微一动,轻轻点了点头,接着脱掉上衣,走到杨景身边,笑道:“师弟,练得挺勤啊。”
杨景听到声音,当即收拳转身,脸上露出笑意:“四师兄来了。”
“来,搭把手。”刘茂林摆开拳架,眼神一凝,“让我瞧瞧你这劲力练得瓷不瓷实。”
杨景也不含糊,沉腰坠肘,崩山拳的起手式展开:“请师兄指教。”
两人拳风一碰,便知高下。
刘茂林的拳看着轻描淡写,落到近前却带着股黏劲,杨景的明劲刚猛,却总被他轻轻一带就卸了去。
“注意你的腰跨。”
刘茂林手腕一转,避开杨景的拳锋,指尖在他腰侧轻轻一点,“崩山拳讲究‘山崩于前而不动’,你这步子太飘,根没扎稳,劲就散了。”
杨景心中一动,依言调整步法,果然觉得下盘稳了不少。
再出拳时,刘茂林忽然变招,拳锋擦着他的肋下滑过,带起的劲风让他皮肤发麻:“明劲不光要刚,还得会收。就像打桩,不光要砸的深,还得能把劲收回来,不然下一拳就没了后力。”
他一边说,一边演示,暗劲在体内流转时,衣衫竟微微鼓起,拳风过处,地上的碎草都被卷得打起旋。
杨景看得专注,将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心中大为恍然,“原来明劲到暗劲的过程,竟藏在这收放之间。”
两人拆了百余招,刘茂林始终留着七分力,却让杨景把第二层拳理悟得越发透彻。
最后一招收势,杨景喘着气,眼里却亮的惊人:“多谢师兄!我好像明白‘劲透肌理’是什么意思了!”
刘茂林笑着递过布巾道:“明白就好。武道如登山,一步有一步的景致,别急,慢慢往上爬。”
杨景点了点头。
刘茂林拧开水囊递给杨景,看着杨景咕咚咕咚地喝了大半,才慢悠悠开口:“师弟,你挂职的事情如何了?”
杨景将水囊递回去,无奈摇头道:“倒有几家找我,只是开的价格是每月七八两,我想再等等看,实在不行,只能从里面挑选一家了。”
刘茂林听了眉头一皱,“师弟,你现在刚入明劲,正是打根基的时候,食补药补都不能少。”
说完,他微微一顿,接着说道:“你知道,我家里是做医馆药材生意的,平日里常有运送药材的活计,偶尔会遇到些不长眼的毛贼。我爹正想找个可靠的武者帮忙照看押送,每个月不用去几次,主要是镇个场子。”
“我想请你来我家医馆挂个门客的名头。每月去押两趟药材,月例十两银子,另外我家医馆库房里存着些猛兽肉,每月再给你十斤熊肉,你觉得如何?”
刘茂林说完,目光炯炯的落在杨景身上。
这几个月接触下来,他对杨景的印象很好,做事专注踏实、认认真真,而且自有一股韧性,哪怕被千夫所指,也是不急不躁。
杨景有着让人放心的品质。
哪怕他以后在武学上再无进展,也值得这个价格,毕竟哪怕是许多被各大家族看好的天才,也未必能叩开通往暗劲的大门,而杨景如今已经是明劲了。
一位品行上乘的明劲武者,足以抵得上每月十两银子、十斤熊肉的价格了。
刘家做药材生意,涉及珍贵药材的押运,对押送之人的品行、操守方面更为看重。
杨景抬头看着刘茂林,眼里满是惊讶。
十两银子?
这可比现在向他发出邀请的另外几家给出的挂职月例要高出二三两银子了。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每个月额外还有十斤熊肉,这已经算是挂职之外的一种资助体现了。
据杨景所知,猛兽肉的价格可是高的离谱。
以熊肉为例,每斤价格要在五百大钱以上,接近一两银子一斤了。
上次在聚福楼吃的酱熊肉,之后的修炼便让杨景感觉进展极快。
若是每个月能领十斤熊肉,再加上自己还可以买些猛兽肉,如此一来,他突破暗劲的速度一定能快上一截。
“这......这太贵重了......”杨景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心动了。
但正因为刘茂林和他关系太亲近,所以才更有些迟疑。
刘茂林这更多的是想着法帮他。
“师弟,你别以为我跟你客气或者故意给你开的价格高,你可以自己去打听打听,我们刘家给招揽的护卫、门客开出的价格都是如此。”
刘茂林拍了拍杨景的肩膀说道:“而且你帮药馆运药,有时还会遇到劫匪,这是实实在在凭本事挣钱,又不是白拿。再说了,有你这明劲好手在,我家药材也能多份保障,这是互利的事。”
看着杨景还有些犹豫,刘茂林又笑着说道:“你要是觉得过意不去,就把功夫练得再扎实些,将来真遇到麻烦,别掉链子就行。”
杨景看着刘茂林真切的眼神,也跟着笑了起来,心里的那一丝迟疑也渐渐散去。
他知道这机会有多难得,不仅仅是月例十两银子,还有十斤珍贵的猛兽肉,这些对他之后的练武都将起到极为关键的作用。
他深吸一口气,郑重的拱了拱手:“多谢师兄!”
刘茂林看到杨景应下,当即朗声笑起来:“哈哈哈,这就对了。下午我带你去医馆见见我爹,正好明天有一批药材要送城郊,没什么危险,你可以先跟着熟悉熟悉路子。”
杨景闻言,郑重地点了点头。
......
下午。
洼子乡,杨家村。
杨老爷子正蹲在正屋门前抽着旱烟。
刘翠玲在灶台边收拾碗筷。
祖母秦氏正在院子里擦拭几件农具。
此刻院子里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树枝的声音。
三人时不时将目光瞟向院角那头壮实的耕牛。
刘翠玲从厨房里出来,望着牛背上崭新的褥子,眉头又皱了起来。
“这宁家......到底安的什么心?”
秦氏叹了口气,“平白无故送头牛来,我这心里总发慌。”
“谁说不是呢。”刘翠玲接过话头,“前阵子还凶神恶煞的,这转眼就笑脸相迎,哪有这么好的事?别是挖了坑等着咱们跳吧。”
杨老爷子磕了磕烟锅,沉声道:“牛是好牛,可这来路......”
他没说下去,但眼里的担忧明明白白。
村北那两亩上田还悬着心,如今又来这么一头牛,反倒像块石头压得那么沉了。
他们太清楚,以宁家那位老爷的抠搜性子,绝不会平白给他们这些庄户人家好处。
正说着,院门外传来村里货郎杨老三的吆喝声:“杨家婶子,有你们家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