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釜底抽薪——原料争夺战
皇商黄世仁的阴影,如同乌云般笼罩在永安侯府产业的上空。前番的污蔑与举报未能得逞,对手显然改变了策略,开始动用其深耕多年的商业网络,对“云裳阁”与“珍珑阁”发动了更为致命的一击——釜底抽薪,切断命脉。
先是“云裳阁”。这日清晨,掌柜姜娘子匆匆赶至侯府,面带急色地向洛晚晚禀报:“夫人,不好了!江南‘锦绣坊’派人来传话,说今年上等的云锦、缂丝产量锐减,之前约定的供货,怕是……怕是无法足额交付了,最多只能给三成!这可如何是好?库里的存货,顶多再支撑月余啊!”
“锦绣坊”是江南最大的绸缎供应商之一,其出产的顶级云锦和缂丝,是“云裳阁”高端定制服饰的核心面料,无可替代。骤然被削减七成供应,无异于掐住了“云裳阁”的咽喉。
洛晚晚心中一沉,面上却不动声色:“可问明了缘由?往年从未有此情况。”
姜娘子愤愤道:“来人只含糊其辞,说是天气不佳,蚕桑受损。可奴婢打听到,同样是‘锦绣坊’的货,京中‘霓裳阁’、‘华衣轩’这几家,拿到的份额却丝毫未减!分明是有人从中作梗!”
几乎与此同时,“珍珑阁”的文裁缝也带来了坏消息。几位长期合作、供应海外奇珍和特色山货的商人,不约而同地派人致歉,表示后续货源紧张,难以保证供应。有的说海路不畅,有的说边关查验严格,理由五花八门,但结果一致:断供或大幅减量。
两处噩耗接连传来,洛晚晚立刻意识到,这是黄世仁利用其皇商身份和庞大的商业关系网,对侯府产业发起的精准打击。他无需亲自出面,只需向相关供应商施加压力或许以重利,便能轻易扼住侯府产业的供应链。这一招,比之前的造谣诬陷更为狠辣,直接动摇根基。
澄心苑的书房内,气氛凝重。洛晚晚将情况迅速告知了萧煜。
“黄世仁这是要断我们的粮草。”萧煜听完,眸色寒冽,指尖敲击桌面,“他仗着承办宫禁采买,与各地皇商、大供应商关系盘根错节,以此施压,确是毒计。”
“侯爷所言极是。”洛晚晚眉头紧锁,“若不能解决货源问题,‘云裳阁’和‘珍珑阁’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迟早关门大吉。我们必须尽快找到应对之策。”
萧煜沉吟片刻,道:“黄世仁此举,看似商业行为,实则滥用其职,涉嫌垄断货源,排挤同行。我可通过御史台的朋友,暗中查访他是否有胁迫供应商、操纵市价的不法证据。若能抓住把柄,便可反制。”
这是从官方层面施加压力,属于萧煜的擅长领域。但洛晚晚知道,此举周期长,变数多,且容易打草惊蛇,远水难解近渴。
“侯爷此策甚好,可从根本上削弱其势。”洛晚晚先肯定了他的想法,随即话锋一转,“但店铺经营,等不得。妾身以为,我们需双管齐下。官面上的事,由侯爷运筹。妾身这边,当务之急是开辟新的供应渠道,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哦?你有何想法?”萧煜看向她,眼中带着探询。
洛晚晚思路清晰,早已有了腹案:“其一,派人直接深入原产地。江南的丝绸,并非只有‘锦绣坊’一家。可派得力人手,携带重金,远赴苏杭,绕过中间商,直接与当地信誉良好的中等织坊乃至有特色的家庭织户建立联系,签订长期供货契约。虽初期成本高、耗时久,但一旦建成,便可摆脱对少数大供应商的依赖。”
“其二,”她继续道,“对于‘珍珑阁’的海外奇珍和边陲特产,同样可尝试开辟新路。利用侯府旧有的关系,或通过可靠的海商、边贸商人,建立直接采购渠道。甚至可以尝试与一些有信誉的小型商队合作,投资他们的贸易行程,共享利润,从而获得稳定且独特的货源。”
“其三,”洛晚晚眼中闪过一丝锐光,“也是最根本的,我们要尝试降低对特定高端原材料的过度依赖。比如丝绸,除了购买,我们是否可以尝试投资改进纺织技术?或寻找替代的、同样精美但来源更广的面料?这需要长远的眼光和投入,但若能成功,便是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她这番谋划,既有解决眼前危机的急策(开辟新渠道),也有着眼长远的根本之策(技术革新、替代材料),思路开阔,魄力不凡。
萧煜静静地听着,眼中欣赏之色愈浓。他发现自己这位夫人,在商业上的敏锐和魄力,远非常人可比。她不仅善于经营管理,更懂得在危机中寻找机遇,布局未来。
“好!”萧煜果断拍板,“就依你之策。府中得力人手,随你调遣。需要银钱打点,直接从府库支取。我会让周莽挑选几个机警可靠的退役老兵,随行护卫,确保沿途安全。”他给予了毫无保留的支持。
“谢侯爷!”洛晚晚精神一振。
计划既定,立刻行动。洛晚晚将常安唤来,仔细交代。常安为人沉稳干练,又对侯府忠心耿耿,是执行此任务的不二人选。洛晚晚给了他一份详细的清单和计划:前往江南,不仅要采购丝绸,更要实地考察当地纺织业,留意有无技术精湛但规模不大的织坊,尝试建立长期合作;同时,留意有无新颖的布料或印染技术。
另一边,她让“珍珑阁”的文裁缝,通过以往积累的人脉,联系那些常跑海外和边陲的散商、小商队,许以优厚条件,建立新的供货关系。甚至,她授意文裁缝,可以尝试与一些有特殊手艺的匠人合作,由“珍珑阁”提供资金和销售渠道,共同开发新产品。
至于技术改良的长远之策,洛晚晚则亲自着手。她凭借前世的记忆和经济学子的逻辑思维,开始查阅相关农书、工巧之作,并请教府中一些老织工、老匠人,尝试构思如何改进织机效率、开发新的染料配方。她知道这非一日之功,但必须开始播种。
就在常安带着银票和人手秘密南下数日后,萧煜那边也有了进展。他通过隐秘渠道查到,黄世仁近半年来,以次等丝绸充作上品供给宫内,从中牟取暴利,并有胁迫几家织坊低价供货的证据。这些证据虽不足以立刻扳倒黄世仁,但已是一把悬在其头顶的利剑。
消息传回,洛晚晚心中稍安。她知道,这场原料争夺战,已从被动挨打,转为了主动破局。前方有常安开拓新路,后方有萧煜持剑威慑,内有她谋划革新。
然而,她并未掉以轻心。黄世仁经营多年,树大根深,绝不会坐视侯府轻易破局。常安的南方之行,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新的供应链建立需要时间,而店铺的库存却在一天天减少。
“云裳阁”和“珍珑阁”内,客人们开始察觉到一些紧俏商品缺货或限量供应,询问之声渐起。姜娘子和文裁缝按照洛晚晚的吩咐,以“精挑细选,宁缺毋滥”、“新品即将上市”等理由从容应对,勉强维持着店铺的体面和信誉。
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考验的不仅是商业手腕,更是耐心、毅力和应对危机的智慧。洛晚晚站在澄心苑的窗前,望着南方天际,心中默默计算着常安的行程。她知道,侯府产业的生死存亡,很大程度上,系于这次千里之外的奔波与博弈。而她能做的,就是稳住后方,等待转机,并准备好迎接对手可能发起的、更猛烈的反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