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总部沸腾了,惊呆的闫老西:我也被江晨拉下水了?
三个师长全都为江晨请功?
这可把副总指挥给整蒙圈了。
参谋长迫不及待的询问道:“他们在电报上怎么说。”
通讯兵:“115师来电,他们火速抵达水泉主干道骑风口的时候,佐藤联队已经被江晨的部队干掉了。”
“115师还说,江晨的2团战斗凶猛,军事素养极高,为此,师长特意向总部申请:为江晨的部队申请一等功!”
原来是这么回事。
“120师,他怎么说?”
通讯兵:“电报上说:120师赶往太古时碰到武谷联队和江晨的独立纵队三团展开激烈的战斗,指挥官金戈使用徐进弹幕等战术全歼武谷联队!”
嘶!
徐进弹幕?
当副总指挥,参谋长等人听到后露出惊讶的表情。
“我们的部队中还有人会徐进弹幕?”
“江晨的部队也太神奇了吧!”
“哈哈,这种事情发生在江晨部队的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副总指挥:“我就知道江晨不会撒手不管……水泉,太古……这两个部署太精妙了。”
“提前预判,提前部署……然后给敌人致命一击……这就是江晨的做事风格!”
“预判了敌人的预判……太牛了。”
“哈哈!”
所有人都欣赏江晨的得意之作。
突然,副总指挥问道:“对了,129师说什么?”
“129师来电询问,115师和120师为啥会出现在平安县?平安县是不是出事了?”
“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副总指挥笑着说道:“立即把作战计划告诉老刘,平安县这边不需要他!”
“129师的任务是保卫抗日根据地核心区域,粉碎日军对太行、太岳山区的大规模扫荡。”
“是,师长!”
副总指挥看着眼前的军事地图,露出得意的表情:“好家伙,这场大战也时候收网了!”
参谋长:“首长,我认为,还可以让子弹飞一会……”
“哦?说说你的看法……”
“此时,晋绥军和中央军才刚入场不久,这个时候收网的话,万一,他们集体撤退,这将会陷我们于不义。”
“嗯,没错!不过,我们要掌握这个度……太久了,我们补给和战士们会支撑不了多久。”
副总指挥听完,若有所思。
随即他命令部队:“打破日军的围剿,继续战斗。”
“是!”
……
此时,二战区。
闫老西从山城回来后,刚进入作战会议室,二战区所有长官都已经在此等候。
“他娘的……”只见闫老西把头上的帽子一甩:“老子才出去半个月,成什么样了?”
整个晋西北乱成了一锅粥。
八路打仗……晋绥军也跟着凑热闹。
“荒唐……都把我的命令抛之脑后了吗?”
闫老西早就下达过命令:没有二战区长官部的命令,任何部队都不能参与八路军的战斗。
违者军法处置。
“啊!”
最后一声,闫老西几乎是吼出来的:“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永昌:“司令,不是我们愿意参与战斗,而是小鬼子欺人太甚了。”
“按计划,日军是支援平安县,没想到进入了我们的防区,上来就是狂轰滥炸,弟兄们能不还手吗?”
“这太憋屈了。”
“那也不能全面卷入战斗……”闫老西不分青红皂白:“起初一个团的时候,你们就应该命令112团撤离防区,让给小鬼子又如何?”
“现在好了,一个团,一个师……两个师,一个军……全卷入了战斗。”
闫老西本来的兵力就不多,现在大部分都卷入了战斗。
晋绥军经过抗战初期消耗后,兵力已从鼎盛时期的25万-30万人锐减至4万余人,控制范围仅剩山西部分地区。 ?
装备?的是晋绥军依赖太原兵工厂(后改西北制造厂)生产武器,1941年仍保持轻机枪1.3万挺、步枪20万支等产能,但实际装备质量受限于军工体系老化。 ?
步兵团普遍缺编30%,实际战斗力远低于编制规模。
这也是闫老西为什么会这么生气的原因之一。
再打下去,老底可就没了。
“司令,现在怎么办?”徐永昌询问道:“再继续战斗下去,怕是把晋绥军全都搭上,也无济于事啊!”
闫老西:“此战是何人挑起的?”
“李云龙!”
李云龙?
闫老西眉头紧皱:“这小子能引发这么大的战役?”
“司令,你的意思是,他背后还有推手?”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李云龙只不过是一个团级,不可能起到推动全局的动力。”
“难道是江晨!”
徐永昌推断道:“江晨的老团长就是李云龙……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江晨不可能无动于衷。”
“所以,我敢判断江晨肯定也参与了其中……”
“江晨啊江晨……”闫老西一副无奈的表情:“你小子可把我也拉下水了!”
墙脚挖不动。
给个军长也不要。
给十万大洋也不要。
江晨,你究竟是想我怎么样?
闫老西十分头痛,思索片刻后说道:“立即联系日军,我们撤退战斗……”
日军和晋绥军的战斗到此结束。
让八路军自己打去吧!
随着日军战略改变,以压迫为辅,诱降为主,所以,果党很多部队都有和日军联系。
其中,闫老西也在其中。
1939年期间,闫老西面临日军、中央军及八路军三方压力,晋绥军兵力仅剩4万余人,山西旧军被压缩至晋西7个贫瘠县城。
为缓解压力,他秘密与日军谈判,提出“只打八路军,不打晋绥军”的协议。 ?
一开始,谈判进展顺利,日军承诺提供武器和资金支持。
不过,闫老西最终未完全倒向日军,主要原因是担心日军要求其公开叛国,损害个人名誉。
以及担心日军扶持的傀儡政权无法长期控制山西,更害怕中央军和八路军的联合打击。 ?
最终,闫老西悬崖勒马,拒绝签署“和平通电”,并拒绝日军提出的苛刻条件。
他继续维持“三个鸡蛋上跳舞”的立场,试图在三方势力中寻求平衡。 ?
所以,他想要联系日军结束这场战斗十分容易的。
不过,就在这时,山城方面打来了电话。
“喂……委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