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资助六斤
刘婶偷偷和她说池塘里有水鬼抓替身,但林初夏知道不会游泳的人一旦落水就会下意识的用手支撑想站起来。
但池塘最深一米五,超过人手臂的长度,人在惊慌失措的情况下就会被水呛死。
六斤听到有人叫他,穿着夏天的单衣,局促的回头望去。
见到是林初夏,他更局促了,弱弱的叫了声:“林姐姐。”
林初夏一把将人拉上岸边,看着六斤的穿着直皱眉,这套衣服还是夏天他们一起割猪草时六斤穿的,现在都十月份降温了,六斤怎么还穿的这么单薄。
而且六斤比以前更瘦了,以前虽然瘦但也没瘦到肋骨清晰可见的地步啊!
“六斤啊,你不是去三道沟大队了吗?”
六斤低着头看都不敢看林初夏一眼回道:“嗯...但我想回来自己住。林姐姐能别和别人说我回来了吗?”
林初夏皱了皱眉:“你在这里很容易被大队里的人看到,为什么要瞒着别人啊?”
六斤:“我...我从我姥姥家偷跑回来...我以后小心点不让别人看到。”
果然是个小孩子,住在二道沟大队怎么可能不被别人发现呢!
林初夏想到一种可能,表情都不自觉严肃了起来。
“六斤,我带你去见何队长吧,你有什么委屈和何队长说说。”
六斤哇的一声哭了起来:“林姐姐,我不去见何队长,我不回三道沟大队,我就想住在我奶奶家呜呜呜呜...”
林初夏赶忙拿出一颗话梅糖哄孩子:“六斤乖,别哭,到底怎么回事儿?”
在六斤的叙述下林初夏知道了六斤这两个月的非人遭遇。
六斤去三道沟大队时,带了将近400斤粮食,他的姥姥把粮食一收转头就不给六斤饭吃。
7岁的孩子和成年人一起下地秋收2个月,每天挣8个工分,却只能吃两个掺杂麦壳的杂粮饼子,一个饼子只有手掌心那么大。
六斤黑天白天的干活,也换不来姥姥家里人的一个好,每天对他非打即骂。
所以六斤实在受不了了,才偷偷跑回二道沟大队,在池塘里抓鱼吃。
林初夏听后,拉着六斤就去找何队长。
路过知青点她还进去拿了两个二合面馒头给六斤吃。
何队长听说了六斤的遭遇烦躁的抓了抓稀疏的头发,叹了一口气说道:“六斤啊,不是何叔心狠,是你年纪太小了,没法顶立门户。你要是回来住吃啥?我估计那400斤粮食也要不回来了。冬天你咋过啊?”
六斤扑通一下就跪在了何队长面前哭着说:“呜呜呜我求求你别把我送回去,我就是死也想死在我家呜呜呜呜......”
何队长赶紧把六斤拉起来,他知道这孩子命苦,可是队里的口粮是有数的,他没办法一直拿队里的粮食养活这个孩子。
况且这孩子还有亲人在世,他更没理由插手了,他要是管了没准最后闹的里外不是人。
林初夏也听明白了,一个7岁失去亲人庇护的娃,想在这个吃不饱穿不暖的时代里活着可太艰难了。
她犹豫了很久,想到了上一世失去父母的她只能跟着姥姥生活都那么辛苦。
这一世她遇到了比她还命苦的六斤,该怎么选择呢?
“何队长,我可以一年借给六斤300斤粮食,一直到他15岁。但15岁后每年六斤要还给我20块钱,连续还我7年。”
林初夏算了一下,以现在的粮价来看,一斤大米在0.16元左右,一斤苞米茬子(粗颗粒玉米粉)也就是0.08元左右,土豆地瓜的价格更低一斤0.05元左右。
300斤苞米茬子一年也就是花费24元,六斤自己再挣点工分肯定能糊口。
虽然14年后20元买不到300斤粮食,但至少不会让六斤觉着林初夏是个冤大头。
万一要是真遇到了白眼狼,林初夏就当为今生积德了。
死过一次的她深知道功德值的重要性,可目前她没有钱,也帮不了太多的人。
能帮一个算一个吧。
六斤听到林初夏的话眼泪又不争气的流了下来,这一幕牢牢刻印在他的心里。
尽管他未来成为了富甲一方的服装厂老板,他也一直致力于做慈善,像林初夏一样给那些陷入泥沼的孩子们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
“林姐姐谢谢你,呜呜呜我一定还!我给你按手印行不?”
现在的六斤只知道欠别人东西要写个欠条还要按手印。
林初夏则是摇摇头说道:“不用写,你记得就好。”
一年20多块钱不过是林初夏做几件衣服的手工费,想赖账的就算有欠条也拿他无可奈何,而且等六斤15岁都1980年了,经济迅速发展,一年20块钱能买到什么?
林初夏主打就是个随缘,全当积累功德币了。
何队长也对林初夏刮目相看,没想到柔柔弱弱的小姑娘还有一颗这么善良的心。
“大侄女啊,还是写一个吧。”
然后也不等林初夏再拒绝,现场写了三张欠条,一张给林初夏,一张给六斤,一张大队部留着。
六斤珍而重之的把欠条收好,然后林初夏给大队部20块钱,让何队长给六斤多配点粮食,在大队部买粮食比去粮食站买的要便宜一些,而且六斤情况特殊,大队长就特批了六斤350斤粮食,有苞米茬子、地瓜、土豆。
以便宜的粗粮为主,能吃饱就行。
而且大队长答应陪着六斤回三道沟大队把粮食关系落回二道沟大队,把他干的工分也换成钱带回来。
林初夏离开后,大队长立刻带着六斤还有大队里的壮汉们去三道沟大队讨要说法去了。
而林初夏也回到小树林附近继续捡柴禾。
一直捡到晚上5点,知青们又捡了18车柴禾和8筐细柴。
回去后林初夏分到了10车粗柴和3筐细柴,分的这么多也是因为之前秋收时,她借给知青们不少柴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