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风暴中心的孤勇者

林修远坐在电脑前,窗外雷声滚滚,仿佛天地都在为他即将做出的决定共鸣。

他深吸一口气,指尖轻敲鼠标,确认了加密压缩包的内容无误后,点击发送。

《关于“康泰抗癌灵”致死事件的实证报告》

——这封邮件被同步抄送至国家卫健委、省药监局以及包括《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健康时报》在内的十余家主流媒体编辑部。

“发送成功。”

屏幕右下角跳出的提示音,在静谧的房间里格外清晰。

林修远缓缓靠在椅背上,眼神平静如水。

他知道,这一封邮件就像一颗重磅炸弹,将在明天清晨引爆整个医疗界。

而他,也正式站在风暴的中心。

但这一次,他不会退缩。

与此同时,康泰集团总部高层会议室灯火通明。

赵宏图端坐于主位,面色阴沉得几乎能滴出水来。

他刚接到线报,林修远已经将证据寄出,且是直接面向中央层面。

“查,他是怎么拿到原始数据的!”赵宏图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杀意。

一名公关部门负责人连忙点头:“我们已经在联系媒体,准备启动舆情控制预案,同时安排网络水军制造‘林修远学术造假’的舆论风向。”

赵宏图微微颔首,这种未经证实的指控,不能让它发酵。”

他顿了顿,语气森然:“另外,给我查清楚林修远身边的人,有没有可能策反或者……让他知难而退。”

会议室内一片沉默,空气仿佛凝固。

赵宏图起身,走向窗边,望着远处城市的灯光,嘴角勾起一抹冷笑:

“你以为你掌握了真相?不,真正掌握游戏规则的,是我们。”

翌日清晨,消息迅速在网络上传开。

几家权威媒体发布了关于“康泰抗癌灵”临床数据异常的初步报道,并附上匿名信源提供的部分资料截图。

尽管措辞谨慎,但已经足够引起公众关注。

各大社交平台上,#康泰抗癌灵疑致死#、#林修远举报假药#等话题开始冲上热搜。

一些癌症患者的家属纷纷留言发声,控诉亲人使用该药物后的不良反应。

一时间,康泰集团股价应声下跌近10%。

而在江城市人民医院急诊科门口,李建国拦住了一位前来采访的记者,递上一份手写的书面证词。

“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个医生。”李建国语气坚定,“但我不能再看着病人死于不该死的病。”

记者接过证词,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是几例因“康泰抗癌灵”导致严重不良反应的病例记录,还有李建国亲笔签名。

“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记者低声问道。

“我当然知道。”李建国目光坚定,“但如果连我们都沉默,谁来保护病人?”

说完,他转身走进医院,背影显得无比沉重,却又无比挺拔。

夜幕降临,林修远回到住所,发现苏晚照正等在门口。

她手中抱着笔记本电脑,神色紧张:“修远,网上已经开始出现对你不利的声音了。有人说你是炒作,有人说是竞争对手指使……”

林修远轻轻一笑,握住她的手:“没事,我知道他们会反击。但他们越急,越说明我们的证据击中了要害。”

苏晚照点点头,眼底闪烁着担忧与坚定交织的光芒:“我会一直陪着你。”

林修远看着她,心中泛起一丝暖意。

他曾以为这一世重生只是为了复仇和救赎,可现在,他更想守护好眼前这个女孩。

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来自高晓琳的消息弹了出来:

>“林医生,尸检报告我已经整理好了。虽然有风险,但我还是想告诉你:那名患者的死亡,确实与‘康泰抗癌灵’有关。”

林修远瞳孔微缩。

但他也知道,有些人,天生就为真相而生。

窗外的雨,越下越大。

而风暴,才刚刚开始。第64章:真相的代价

高晓琳被暂停实习资格的消息,在次日清晨便传遍了整个江城市医学院。

她没有否认,也未曾辩解。

相反,这位年轻的法医实习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段不到一分钟的视频。

镜头中的她穿着白大褂,面容清冷,却眼神坚定:

>“我参与了非法尸检。如果揭开真相是违法的,那我愿意为‘违法’承担后果。但我知道,那个死于‘康泰抗癌灵’临床试验的患者,不该被遗忘。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不愿沉默。”

这段视频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开来,评论区炸裂。

有人痛骂她不懂规矩、破坏行业秩序;但也有人感动落泪,留言支持她的勇气:

>“谢谢你的良知,我们的亲人,也曾在你们医院治疗过。”

>“请保护这样的年轻人,我们这个时代太需要她了。”

而在医院内部,气氛却愈发紧张。

刘国栋——省医学科研所所长,原本对林修远的举报持观望态度。

他是个谨慎到近乎保守的人,深知一旦站错队,不仅事业尽毁,甚至连人身安全都可能受到威胁。

然而,当他在一次科研所的内部评审会议上,看到几位康泰集团安插进来的“专家”试图淡化不良反应数据时,他终于坐不住了。

会议室内,众人正围绕林修远提交的那份邮件报告争论不休。

“这不过是几个孤立案例,不能说明整体疗效有问题。”一位所谓“第三方专家”冷声说道。

“而且,林医生的数据来源不明,存在学术造假的可能性。”另一人附和。

刘国栋缓缓起身,打开了自己笔记本上的音频文件,按下播放键。

“滴——”

一段录音清晰响起。

正是林修远发给卫健委与媒体的那封加密邮件的备份内容,包括实验原始数据、对比分析、以及他对药物致死机制的详细推演。

会场顿时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这不是学术争议。”刘国栋声音沉稳而有力,“这是关乎生命的责任。我不愿再做旁观者。”

他环视全场,目光如炬:

“如果你们还有良心,请不要让真相继续被掩盖。”

说完,他合上电脑,头也不回地走出会议室。

这一幕,如同一颗石子投入湖心,激起层层涟漪。

与此同时,苏晚照正在3号病房外收拾护理记录。

几名患者家属坐在长椅上低声交谈,语气中带着压抑的愤怒。

“他们说那种药能延长生存期,可我女儿吃了不到三个月就……”一位母亲低声啜泣。

“我也后悔了,早知道……早知道该多查点资料。”

苏晚照听在耳中,心头一颤。

她轻轻走过去,蹲下身,握住那位母亲的手:“阿姨,对不起,我们正在努力让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

那位母亲怔了一下,望着眼前这个温柔又坚定的护士,泪水无声滑落。

“谢谢你……你是哪个医生的助手?”

“我是林医生的助手。”苏晚照轻声回答。

那一刻,她的眼中满是敬意。

而远处走廊尽头,林修远正站在楼梯口静静看着这一切。

他看着苏晚照瘦弱的身影在人群中坚定地站立,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心疼、骄傲、还有一丝从未有过的柔软。

但他也知道,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

夜色渐深,医院灯火通明。

林修远回到办公室,打开电脑,准备整理接下来要提交给国家卫健委的补充材料。

忽然,一封匿名邮件跳入收件箱。

主题栏写着四个字:

“报告被换”

林修远眉头一皱,点开附件,里面是一份截图——赫然是某位患者的尸检报告,但与高晓琳交给他的版本完全不同。

关键部位的数据被修改,死亡原因也被模糊处理,甚至标注了“因心脏骤停死亡”。

这不是原来的报告。

这意味着——

有人动了手。

而且是系统性的替换。

林修远盯着屏幕,眼神逐渐冰冷。

他立刻拨通李建国的电话。

“老李,我需要进入停尸房。今晚。”

电话那头沉默片刻,随即传来低沉的回答:

“好,我来安排。”

挂断电话后,林修远起身将显微镜装入背包,动作干脆利落。

窗外,雨还未停。

而他,已经踏上了寻找真相的另一条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