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深夜实验室的致命证据

林修远眉头瞬间拧成了一个川字。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这项基因疗法是医院今年申报国家重点项目的核心,更是主任赵文杰评选院士的关键。

数据造假,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学术不端,而是动摇整个医学伦理基石的滔天大罪!

“证据呢?”他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但每个字都重如千钧。

林浩然颤抖着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黑色的U盘,那小小的存储器在他手心,仿佛承载着一颗随时会引爆的炸弹。

林修远接过U盘,没有丝毫犹豫,转身走向自己的工作台。

那是一台经过特殊加密的超级计算机,专门用于处理海量的基因序列数据。

U盘接入,清脆的提示音在寂静的实验室里显得格外刺耳。

屏幕上,无数行代码和数据流瀑布般飞速闪过。

林修远的十指在键盘上化作一道道残影,他迅速调出了赵文杰团队公开发表在《细胞生物学前沿》上的论文数据,同时在另一侧窗口打开了U盘里的原始数据库备份。

比对程序启动,屏幕被红色的警示框一条条地分割开来。

“看这里,”林修远指着其中一组数据,声音冰冷,“原始数据显示,在第72小时,实验组的T细胞活性出现了明显的断崖式下跌,并伴有细胞因子风暴的前兆。但在公开发表的版本里,这个时间点的数据被后面第96小时的峰值数据给‘平滑’替代了。”

他又指向另一处:“还有这里,关于脱靶效应的分析。原始记录中有三例样本出现了严重的基因序列非预期性突变,而论文里,这三例样本被直接剔除,理由是‘样本污染’。多么拙劣又经典的借口!”

一处,两处,三处……随着比对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篡改痕迹被血淋淋地揭示出来。

每一个被修改的字符,都像一把尖刀,刺在林修远的神经上。

他低声说道,与其说是对林浩然说,不如说是对自己说:“这不仅仅是学术造假。如果基于这份虚假的数据推进临床试验,就等于把患者置于未知的巨大风险之中。这是谋杀,慢性的、以科学之名进行的谋杀。”

林浩然浑身一颤,他显然没想得这么深,此刻被林修远点破,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

就在这时,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心内科的主治医师高晓琳端着两杯热咖啡走了进来。

她看到了两人凝重的脸色和屏幕上刺目的红色警示,立刻意识到了什么。

“修远,这么晚了……”她的话语顿住,目光落在了那份比对报告上。

作为林修远最默契的搭档和知己,她只扫了一眼,就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晓琳,你来得正好。”林修远没有隐瞒。

高晓琳听完整件事的来龙去脉,脸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她将咖啡放在桌上,深吸一口气,劝道:“修远,我知道你的性格。但这件事牵扯太大了。赵文杰在院里根深蒂固,背后的人脉关系网更是错综复杂。你这样贸然把事情捅出去,不仅扳不倒他,甚至会把自己和浩然都搭进去。这种事……一旦曝光,影响的是整个行业的信誉,上面为了维稳,大概率会选择压下来,牺牲你们这两个‘不稳定因素’。”

她的话很现实,也很残酷。

这不仅仅是正义与邪恶的对决,更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林修远沉默了。

他看着屏幕上那些被篡改的数据,每一个数字背后,都可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一个破碎的家庭。

他缓缓抬起头,目光灼灼地看着高晓琳,语气坚定得不容置疑:“晓琳,你说的都对。但如果连最基本的真相都无法保护,我们每天穿着这身白大褂,还有什么意义?医学的殿堂,不应该藏污纳垢!”

看到他眼中的决绝,高晓琳知道,任何劝说都已无用。

这个男人一旦认定了某件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然而,林修远并非有勇无谋的莽夫。

他没有选择最直接、也最愚蠢的方式——拿着U盘去纪委举报。

他知道,在绝对的权力面前,这点证据很可能被轻易地“技术性销毁”。

他坐在电脑前,开始了他的布局。

首先,他将U盘内的所有原始数据,连同他制作的详细比对分析报告,创建了三个独立的压缩包,并使用了军用级别的AES-256算法进行加密。

接着,他通过多层虚拟专用网络和代理服务器,将这三个加密文件分别上传到了三个位于不同国家的云服务器上,确保物理摧毁也无法抹去痕迹。

做完这一切,他深吸一口气,打开了一个加密邮箱。

他没有将邮件发给医院的任何领导或监管部门,因为他不确定其中有多少是赵文杰的利益共同体。

他从自己的学术联系人名单中,挑选了三位在基因工程领域享有盛誉、以耿直和严谨著称,且与赵文杰没有任何交集的独立专家。

他将其中一份云服务器的下载链接和解压密码,以匿名的形式,分别发送给了他们。

邮件正文极其简洁,只有一句话:“尊敬的教授,恳请您以一位科学家的良知,核实这份数据的真实性。”

最后,他犹豫片刻,又打开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的官方网站,找到了一个专门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举报入口。

他将另一份下载链接和密码,连同赵文杰团队正在申请的国家重点项目编号,一并提交了上去。

他没有留下任何个人信息,但他在附件的备注里,同样附上了一段话:“此事关乎的不仅是学术诚信,更是未来无数患者的生命安全。请彻查。”

完成这一切,东方已现鱼肚白。

林修远删除了电脑上所有的操作痕迹,将那枚关键的U盘交还给林浩然,郑重地叮嘱:“从现在起,忘了这件事,任何人问起,你都一概不知。记住,你什么都没做过。”

第二天,山雨欲来的气息开始在科室里弥漫。

上午的科室例会上,赵文杰一反常态,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

他目光如鹰隼般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最后,精准地定格在角落里的林浩然身上。

“林浩然,”赵文杰的声音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压迫感,“昨天晚上,你是不是去过中心实验室?有没有泄露什么不该泄露的东西?”

空气瞬间凝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林浩然身上,这个刚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哪里经受得住这般阵仗,脸“刷”的一下就白了,嘴唇哆嗦着,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他下意识地向林修远投去求救的目光,眼神里充满了恐慌。

赵文杰的目光顺势移到了林修远身上,眼神中带着审视和警告。

林修远面色如常,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就在林浩然即将崩溃的前一秒,他极其轻微地摇了摇头。

那个动作幅度小到几乎无法察觉,却像一剂强心针,瞬间稳住了林浩然即将脱口而出的辩解。

林浩然猛地低下头,双手紧紧攥着裤腿,选择了沉默。

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赵文杰冷哼一声,没再追问,但他眼中的寒意却愈发浓烈。

他知道,一定是哪里出了问题。

会议在一片压抑的气氛中结束。

傍晚时分,林修远正在办公室整理病历,电脑右下角忽然弹出了一个新邮件的提示。

发件人让他心头一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他点开邮件,一行简短而有力的文字映入眼帘:“林医生,您通过匿名渠道提供的材料已引起我委高度注意。调查程序已经启动,请务必保持通讯畅通,以便随时联系。”

没有多余的客套,没有含糊的措辞,只有公事公办的严肃和雷厉风行的效率。

林修远缓缓合上笔记本电脑,走到窗前。

夕阳正缓缓沉入远方的地平线,将整座城市染成一片壮丽的橘红色。

晚霞如火,仿佛一场大战前最后的宁静与绚烂。

林修远凝视着天边最后一缕光芒隐去,夜幕开始接管天空。

他的心中没有恐惧,只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决断。

这一战,他不仅要赢,还要赢得堂堂正正,赢得彻彻底底。

他要掀翻的,不只是一个赵文杰,而是这张盘根错节、早已腐朽的利益之网。

他要让那些被黑暗掩盖的规则,在阳光下重新洗牌。

风暴,就要来了。

他转身离开窗边,办公室里只剩下他挺拔的背影,在渐浓的夜色中,如同一柄即将出鞘的利剑,锋芒内敛,却已然蓄势待发。

明天,将是决定一切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