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基因密码引发的风暴

清晨的阳光透过百叶窗斜射进院长办公室,林修远站在办公桌前,目光坚定。

“这个提议不错,但预算紧张。”高院长缓缓放下手中的报告,眉头紧锁,“再说……你确定有这个必要吗?”

“我非常确定。”林修远语气沉稳,“小宇的病情极其特殊,如果我们不从基因层面入手,根本无法找到真正的病因。未来类似病例只会越来越多,医学必须提前布局。”

高院长没有立即回答,而是低头思索了片刻。

最终只是点了点头:“你的想法我很欣赏,但医院的资金不是你想动就能动的。这件事,容后再议。”

林修远知道这已经是对方最大的妥协。

他微微鞠躬,转身离开办公室。

然而,这只是风暴的开始。

几个小时后,遗传科科室会议室内气氛凝重。

赵文杰坐在主位上,脸色阴沉如水,手中拿着一份文件,正是林修远提交给院长的那份分析报告。

“一个实习生,竟然妄图改变整个医院的诊疗流程?”他猛地将文件摔在桌上,声音带着压抑的怒意,“我看他是想博眼球吧!还是说,觉得自己是神医下凡?”

周围几名医生面面相觑,有人附和道:“确实太夸张了,全外显子组测序?那是顶级科研机构才用得起的技术,我们一个小医院怎么搞得定?”

“再说了,这种病全球才几例,值得大张旗鼓地搞设备引进吗?”

赵文杰冷笑一声:“我看他是被上次苏晚照那件事的成功冲昏了头脑,真以为自己无所不能了。”

会议室内一片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林修远站在门口,并未进去。他静静地听着,脸上毫无波澜。

下午三点,儿科病房。

林修远与苏晚照一同来到小宇的床边。

小男孩脸色苍白,身体虚弱,却依旧强撑着微笑看着他们。

“小宇,叔叔阿姨来看你了。”苏晚照轻声说着,温柔地摸了摸他的额头。

林修远蹲下来,握住小宇的小手:“别怕,我们一定会治好你的。”

回到实验室后,林修远打开电脑,调出之前联系的一家私人生物公司的资料。

“他们愿意提供技术平台,我们可以用他们的设备完成测序。”他说。

苏晚照点点头:“需要我做什么?”

“帮我整理样本,准备提取DNA。”林修远一边说,一边已经开始动手操作。

两人默契配合,深夜时分,终于完成了所有准备工作。

次日清晨,结果出炉——

F8基因复合杂合突变,伴随罕见免疫缺陷表型,全球仅有四例报道。

“果然!”林修远盯着屏幕,如果不做全基因组测序,根本无法确诊。”

苏晚照看着那些复杂的数据,虽然看不懂太多,但她明白一件事——

林修远又救了一个命悬一线的孩子。

与此同时,医院的风声也开始变了。

吴秘书,这位高院长的贴身助理,向来冷静无情。

他在走廊里观察到林修远连续几天出入实验室的时间异常频繁。

傍晚,他敲响了高院长办公室的门。

“院长,有个情况需要汇报。”他低声说道,“林修远最近多次进入实验室,而且时间都在非工作时段。他好像在做一些未经批准的研究。”

高院长听完,沉默良久。

他望着窗外渐暗的天色,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似乎在权衡什么。

最终,他只说了一句:

“……先不要惊动他。”

夜色深沉,江城市人民医院实验楼的走廊上,脚步声显得格外清晰。

林修远拎着一袋资料,目光如炬地穿过冷清的长廊,推开实验室的门。

“你又来了。”苏晚照早已在门口等候,手里端着两杯热茶,“我给你留了灯。”

林修远接过茶,轻声道:“辛苦了。”

他没有多说,只是将那袋资料放在桌上,从中抽出一份文件。

正是从私人生物公司那里获得的基因测序数据与分析报告。

小宇的F8基因突变被证实是一种极其罕见的新型遗传病,全球仅四例报道,而林修远已经锁定了致病机制,并找到了可能的干预路径。

“这孩子还有救。”他低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坚定。

苏晚照看着他眼中的光芒,心中一阵悸动。

她知道,这不是普通的医学突破,而是林修远又一次用未来知识跨越了时代鸿沟。

与此同时,在医院顶层的院长办公室里,吴秘书正站在高院长身后,低声汇报:

“林修远最近频繁出入实验室,且时间都在非工作时段。他的行动轨迹显示,他多次前往医院外的某家生物科技公司。我们怀疑……他在做一些未经批准的研究。”

高院长听完,没有立即回应,只是静静地望着窗外城市的灯火。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发出规律的“哒、哒”声。

良久,他才缓缓开口:“让他先收敛一点。”

吴秘书愣了一下,随即点头退下。

他知道,这位老谋深算的院长从未真正表明立场,但他清楚,高院长并非铁板一块。

或许,林修远的某些举动,已经开始触动了他的内心。

第二天清晨,阳光洒进医院大厅时,一位熟悉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林修远面前。

“林医生,好久不见。”林雪记者笑盈盈地走来,手中拿着一份报纸,“有个新闻线索想和你聊聊。”

林修远微微皱眉:“又是康泰集团?”

“不是。”林雪摇头,“这次是关于科研的。最近有一家国家级科研机构宣布要启动儿童罕见病基因治疗项目,面向全国招募专家顾问。我想,你应该会感兴趣。”

林修远眼神一亮,立刻追问:“谁牵头的?具体研究方向是什么?”

“牵头人是中科院生物医学所的陈教授,主攻X染色体相关疾病的靶向修复技术。”林雪一边翻看手机里的新闻稿一边解释,“他们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寻找临床合作单位,特别是那些有实际诊疗经验的一线医生。”

林修远沉默片刻,随后低声道:“我要亲自接触这些专家。”

当天晚上,林修远独自坐在公寓书桌前,灯光映照着他略显疲惫却依旧坚毅的脸庞。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

“如果不能改变制度,那就从底层重建它。”

然后,他打开电脑,开始撰写一份名为《江城罕见病基因诊疗中心筹建方案》的文档。

文档中详细列出了以下几个核心要点:

-背景与现状分析:当前国内罕见病诊断率不足10%,基因检测设备稀缺,诊疗体系严重滞后。

-目标定位:打造一家专注于儿童罕见病早期筛查、基因诊断与靶向治疗的独立诊疗中心。

-技术支撑:引入全外显子组测序、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CRISPR- Cas9基因编辑原型设备等前沿技术。

-合作模式:与国内外顶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推动成果转化与临床应用。

-资金来源:初期由林修远个人提供部分技术支持与算法模型,同时寻求政府资助、企业赞助及公益基金支持。

随着一个个段落成型,林修远的眼神越发炽热。

他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图景——一个不依赖传统体制、以科学为本、以患者为核心的医疗新势力正在悄然孕育。

这一夜,他几乎没有合眼。

翌日清晨,第一缕阳光穿透云层时,他已经将这份长达三十页的筹建方案打印成册,并亲手装订整齐。

他打算正式向医院递交这份提案,建议设立独立的“罕见病基因诊疗中心”,并引入一系列超前的技术手段。

但他也清楚,这一步将会引来更大的风暴。

因为他不仅要面对赵文杰那样的保守派,还要应对整个体制内的阻力。

不过,林修远并不畏惧。

因为这一次,他不再是孤身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