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教科书上有哪些令你触动的话?

……

大明。

王阳明正病怏怏的躺在自己的床上。

前段时间他研究了一下古人的才学,并笃信了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

为了实践,他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能够格出竹子之理。

但换来的却是刻骨铭心的失败,因此而病倒了。

整日愁眉不展的躺在床上。

而此刻他看着天幕上那些前人经历过大彻大悟的事件后,感悟出来的大道理。

越看他越为自己感到自卑,为什么前人能够悟道入圣,为后世留下万世盛名。

而我却不行呢?

难道自己的悟性就真的那么差吗?

王阳明越想越为自己的无能感到羞愧。

直到他在天幕上看到了一句——“致良知,知行合一”。

他的大脑在这一刻好似被电击一般。

愣在了原地,眼前的迷雾也像是拨云见日,豁然开朗。

“哈哈……哈哈哈哈!”

“我悟到了,我悟到了!哈哈哈哈哈,原来这世间的一切是这么个意思!”

王阳明突然跳下了病床,高兴的手舞足蹈。

并且迅速拿出纸张,写下了自己的心得: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致良知,知行合一。

现代,刘斌刷着视频,给着这些网友总结出的人生哲理点着赞。

这些人生大道理他大多都已经亲身经历过。

很多都是自己小时候听不懂,直到在长大后亲身经历了一遍才明白的。

于是,他便在评论区里发了一句:

「人教人学不会,事教人一遍就会。」

然后继续往下刷起了视频。

……

【诗人界的泥石流——张宗昌】

“诗人界的……泥石流?”

这意思是指这个人写的诗都很粗犷豪迈吧?

像太白诗仙那样?

万朝古人好奇地看着天幕,视频开始播放出了一段张宗昌的个人简介:

【“张宗昌,生于1881年,死于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东莱州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张三多”。

他是北洋时期最荒唐的军阀,同时也是诗人历史中被称之为称石流般的存在,”】

……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乎乎,上头细来下头出。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咏闪电》

忽见天上一火镰,疑是玉皇要抽烟。

如果玉皇不抽烟,为何又是一火镰?

《咏雪》

什么东西天上飞,东一堆来西一堆。

莫非玉皇盖金殿,筛石灰呀筛石灰。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大明湖里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一戳一蹦哒。

《大风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游蓬莱阁》

好个蓬莱阁,他妈真不错。

神仙能到的,俺也坐一坐。

靠窗摆下酒,对海唱高歌。

来来猜几拳,舅子怕喝多!

《笑刘邦》

听说项羽力拔山,吓得刘邦就要窜。

不是俺家小张良,奶奶早已回沛县。

《求雨》

玉皇爷爷也姓张,为啥为难俺张宗昌?

三天之内不下雨,先扒龙皇庙,再用大炮轰你娘!】

「诗句不算长,三句不离娘。」

「安得巨鲸兮吞扶桑,这句写得好。」

「山东人来说明一下,舅子是很多山东人的口头禅,有时候和卧槽差不多,比如,“舅子的,破事怎么这么多。”有时候是骂人的话,比如“舅子×的。”」

「我还以为是他和舅子喝酒,他舅子怕喝多了呢。」

「张宗昌的诗粗俗而又直白,荒诞又充满笑料。」

「我用谷歌翻译了一下张宗昌的诗,感觉更有意境了。

《游西方》

曾有人对我言说,

西方有金碧辉煌的极乐世界,

我也曾偶尔瞥见那梦幻般的色彩,

醒来,却依然是破碎的山河一片。

《泰岳》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谷歌翻译器终于做了一回人了。」

「应该说他终于翻译对了一次,哈哈哈。」

「这不是翻译这简直就是再创作!」

「张宗昌吃亏就吃亏在他是中国人,但凡他是个外国人,他的诗翻译到国内就会变成:古池蛙跃溅水声。」

「虽然张宗昌被称之为诗人界的泥石流,但他的诗都是通俗易懂,豪迈不羁的,比某些人写的诗好多了。」

「某些人是指?」

「雪天

我们

一起去

尿尿

尿了一条线

尿了

一个坑

——佚名。

雪天一起去尿尿,

尿完对眼哈哈笑。

要问为啥哈哈笑?

娘的俺也知不道。

————张宗昌。」

「谢谢,我知道你说的是谁了。」

「当我们

学会了

回车键

我们

就学会了

写诗。」

「《雪日大便》

大雪纷纷下,乌鸦啃树皮。风吹屁股凉,不如在房里。——张宗昌。

同样都是庸俗的标题,可张宗昌的却通过在大雪天野地里大便,用寒风与屁股的亲切互动诉说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

某人的诗她能做到?」

「模仿张宗昌的诗现场创作:

《悯农》

天天起大早,怎么吃不饱?

吃饭的太多,干活的太少。

《儿孙福》

两个不嫌多,一个有点少。

想想养不起,不如养棵草。

《噶韭菜》

韭菜长了噶一茬,噶了一茬长一茬。

光噶韭菜不浇水,娘的明天不长了。」

「如果张宗昌真的写了类似的这种诗,那他简直就是我的神!偶像啊!」

「这就偶像了?说实在的,张宗昌的诗我都看过了,我觉得很一般,甚至很烂。

搞不懂你们为什么喜欢,他的诗明明写的那么俗,像白话文一样根本就不像是一首诗,全文都只是为了强行押韵而押韵,也没什么内容,你们的文学鉴赏能力还真是低的可怜啊。」

「啊对对对,你说的都对。」

「怎么,你们连反驳我都不想了吗?只会说对对对?」

「啊对对对。」

「……」

……

万朝百姓看着光幕前的诗,讨论着这些诗句,声音在周围变得嘈杂了起来。

而人群中一个地痞无赖像是感悟到了什么一样,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原来写诗是这么容易的一件事啊?那我也写写看。”

他巡视四周想看看周围有什么东西能写的,忽然,他看到了江边一排排的柳树。

“嘿,有了,

柳条细,细柳条,一条赛过一条细。

如把柳条折下来,拿在手上当鞭抽。

唉,你们说我写的这首诗怎么样?”

“通俗易懂,好诗啊,好诗!”

“大哥有大才呀,将来一定能高中秀才!”

跟他一起混着日子的两个小弟纷纷竖起大拇指夸赞了起来。

那人都被夸的不好意思了。

“哈哈哈,别看我这样,我其实也是在学堂读过两年书的,只是可恨当年夫子说我没有天分还调皮捣蛋,说教我有辱他的身份就把我赶出来了,不然我现在说不定已经是大秀才了呢。哈哈哈。”

他们的说话声很大,周围的人都听到了,其中就有一个考上了秀才身份的读书人。

那秀才向他们投来鄙夷的目光:“你们那算什么诗!连韵都压不下来,真正的咏柳条应该是像‘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那样充满文雅的诗句,你那连打油诗都算不上!

就你还想考上秀才?简直就是有辱秀才这个功名。”

赖皮被说得有些不服气了:“怎么就不算了?这诗不是跟那个张宗昌写的很像吗?

你说我写的不行,有种的你写一首我听听啊。”

“哼,那好,我今日便作诗一首给你听听。”

秀才冷喝一声,随即念道:“灼灼野花香,依依金柳黄。莹莹江上女,两两溪边舞。

这才叫咏柳诗!”

那赖皮听了一会儿,也思索了一会儿:“……嗯,听不懂,还不如我刚才念的容易听懂呢,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啊。”

“就是,就是,他就是嫉妒我们大哥的才华。”

“我听说读书人都是喜欢酸别人,果然没错,哈哈哈。”

他手下的小弟们也开始起哄了起来。

“……”

秀才被气的直咬牙,想要开口骂他们。

但眼前的这几个明显都是地痞无赖,自己骂他们会不会在揍啊?

秀才想了想,想到了一句从后人那里学来的话回怼他们:“啊对对对,你们说的都对。”

“呃……你……”

这话让刚刚还在笑话着秀才的三人突然一愣,噎住了。

张嘴想回怼一下,可是想想又不知道该怼什么,半天说不出话来。

……

大汉,刘邦的脸色有些憋屈。

那张宗昌写的《大风歌》很明显就是在模仿自己写的那首《大风歌》,刘邦还以为这张宗昌是后世自己的一个小迷弟呢。

结果你下一首就来了一首《笑刘邦》。

搞得刘邦满很不是痛快。

明明自己才是楚汉相争的最终赢家好不好?

天天说我是靠汉初三杰才夺得的汉室江山,搞得好像我就像是个被带飞的挂件。

我可是汉高祖啊!

多少给我点面子嘛!

另一边,张良的心情也不是很好。

“这张宗昌,夸我足智多谋我认,可凭什么说我是小张良?”

……

大唐。

李白望着天幕上的诗句,这些诗句乍一看好像充满了污言秽语,粗俗不堪,可读起来发现每一首诗都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诗词之中也有表达一番意境。

李白看乐了:“哈哈哈,想来这个叫张宗昌的人也是个豪迈不羁的人,可惜我李太白跟他不在一个时代,否则一定要找他畅饮一番不可!”

……

大清。

乾隆投来一句不屑的嘲讽:“这些诗写的分明就是一些打油诗嘛,就这水平也配称之为诗人?”

“哪里有朕写得好,后世之人的眼界还真低。”

“噗……咳咳。”

台下忽然传来几声咳嗽声。

是台下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的憋笑声。

谁不知道乾隆爷平日里最喜欢的爱好就是作诗,一生作诗四万首,可是却没有一首诗是被称之为佳作的。

唯一一首勉强可看的就只有《飞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还是他们这些大臣帮他补上的。

如果没有这后面一句,前面那三句全都是一堆屁话。

就这你也好意思嘲笑别人的诗?

大臣们想笑,但都不敢笑出声来,只能低着头强行憋住。

……

……

……

【教科书上有哪些令你触动的话?】

【“理科教科书/指导书/理论教材,一向以性冷淡的态度陈述知识,几乎没有任何修辞,但仍会有一些让人看了心酸或触动的话,被人忽略。”

“你有什么在阅读之时,令你触动万分的话吗?”】

新视频的天幕标题出现,不由得在万朝古人中产生了一阵骚动。

对于科教书这个陌生的名词,他们大多数都没有听说过。

但从文字中大概能猜测出,这应该是专门指那种能够教书育人的书籍。

这令无数古人眼前一亮。

天幕作为他们古人了解未来的唯一途径,对于后世专门教书育人的书籍可是非常渴望的。

这次的视频里,他们说不定就能够从那些透露出来的一点点科教书话语,从而学到一些来自未来的知识呢?

“快开始吧,我都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许多古代的官员、皇帝,乃至平民百姓都激动地看向天幕。

【心脏于第21天即出现,到第30天左右心搏开始出现,从此再不停止,直至死亡。——陈阅增《普通生物学》】

「没有比心脏更辛苦的东西了。」

「心脏:非也,我4个腔室轮流干活,轮流休息,而你只有两班倒,一天工作12小时。」

「胎儿约在第3周末,出现心脏。

约在第4周末,心搏出现,血液循环开始,从此不再停止,直到生命的终结。神经系统也开始发生,脑泡形成,眼杯、听泡、鼻窝及上、下肢的胚芽初现。此时胚胎坐高为4.5 mm

生命真是伟大而又神奇。」

「动图:一张横切抛开的心脏图,特意标明了血液通过肺静脉血进入左心房,经过二尖瓣进入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动脉,毛细血管交换,静脉回流,右心房,三尖瓣,右心室,肺动脉,肺静脉。」

「阿心啊,你又在跳了,休息一下好不好?」

评论区里的图片亮出来的那一刻,无数古人都忍不住将手放在了左胸膛,感受起了自己心脏的跳动。

那么的有力。

那么的灼热。

这是许多人第1次看到心脏跳动,给身体进行血液循环的模样。

比他们预想中的要复杂的多。

特别是那些处于各大时空中的大夫,他们研究了一辈子心跳,却从来都没有见过心脏真正跳动供血的模样,如今有幸见到,纷纷拿起笔杆子画了起来。

华佗拿起刚刚画好的心脏图,感叹:“原来这就是为什么孕妇在怀有身孕月余之后才能够脉出喜脉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