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抡语】

【《抡语》科普,什么是《抡语》?】

新视频标题出来的那一刻,朱元璋松了口气。

经过上一个视频的野史教训。

朱元璋已经开始对后人所发的视频科普产生了恐惧。

生怕下一个视频。

又会看到什么不可思议的内容。

直接让他的大脑炸裂!

而这次他就不用担心了。

只是一个专门科普《论语》的科普视频。

论语嘛,谁不会呀?

自从科举确立,可以从民间选拔人才之后,《抡语》就和五经一样,成为了历代考生所必须掌握的书籍!

只要是个读书人都几乎会那么一两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等等《论语》名句。

而他们明朝,每隔三年出现的一次科举考试里,就经常会出现一些关于论语的考试内容。

毕竟儒学确实很适合治国。

同为四书的《孟子》倒是很少考,因为朱元璋比较忌讳孟子所宣传的治国观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看来即使是到了后世数百年,《论语》的重要性也丝毫没有减轻半分,仍被后人学习。”

“由此可见,孔子不愧是圣人!”

朱元璋口中感慨,说着对孔子的赞扬。

身旁。

刚刚被打完屁股的朱棣面露怪异之色。

“父皇,你刚刚是不是念错字了?”

“这视频上面明明写的是‘抡语’,不是‘论语’呀?”

听见朱棣在身旁给他纠错。

朱元璋很是不爽。

正想开骂。

却注意到,天上的光幕写的居然真是《抡语》?

朱元璋眉头皱了皱。

“抡”和“论”这两个字的意思差距如此之大,后人也能用错?

是故意的还是不小心了?

如果是不小心的,这要是出错在他们科举考试中,可是会直接落榜的!

……

大秦。

“论语?”

看到这两个字的嬴政,瞬间对这次的视频没有了兴趣。

《论语》是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派总结的儒家学说内容。

与他们秦国以法治国的观点背道而驰。

特别是孔子所主张的“仁义”思想,令秦国历代先王嗤之以鼻。

都认为那只是人一群只会在嘴皮子上耍威风的无能之士。

只会以笔论政,以口治国,根本无法让秦国强大。

所以……

后世的华夏也学习儒家的《论语》吗?

不应该呀。

后世华夏那么厉害,怎么会是靠学习儒家思想变强的呢?

我记得他们不是主张民主、科学吗?

应该是崇尚墨家学说才对呀?

嬴政好奇着。

等待着视频的播放。

很快视频之中开始了播放介绍。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逝世于公元前479年4月11日。是一名身高2.21米,好射飞鸟,箭无虚发,力能举城门的山东大汉,因家中排行老二,故而又称为‘孔次郎’”

“孔子在世时,崇尚开创武学帮派,有弟子三千,其中宗师七十二,曾带领弟子横扫列国,多次以暴力逼迫各国国君实行仁义治国。”

“‘仁’,即一种把人分成两半的技术;‘义’则是一种把人头打进身体里的拳法。”】

……

嬴政:“啊?”

嬴政掏的掏耳朵,怀疑自己听错了。

看向在场大臣,发现他们也是和自己同样的表情。

疑惑不已。

“???”

朱元璋像个好奇宝宝一般,头顶问号。

脑袋向左倾斜45度。

纵使博学多才的他,此时也陷入了迷惑之中。

这上面对于孔子的科普解释,前半部分说的确实没错。

孔子善射。

而且有过举起城门的历史记载。

但说他崇尚武学,喜欢开宗立派,带着众弟子横扫诸国不是纯属扯淡吗?

还说“仁”是一种把人劈成两半的招数。

“义”是一种把人头打进身体里的拳法!

鬼扯呢!

如果仁义是这种意思。

世间怎么可能还会有文弱书生这种荒谬的言论?

……

抱有这种想法的人,还有不少名家大儒。

他们的脸色都不禁有些难看。

董仲舒:“这天幕……究竟在胡说八道些什么啊?”

【“所以《抡语》,是指孔子在横扫列国之时,经常教导弟子一些在道义上的道理。”

“这些道理,被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成册,形成了我们现在所学的《抡语》。”

“然而,在过去却因为其教育内容并不符合古代皇帝们的统治,容易造成百姓混乱,而导致被有心之人误导编撰成了《论语》。”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孔子他老人家真正所想要表达的《抡语》是什么意思。”】

然后。

视频中就放出了一条条《抡语》解释。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孔子说:“早上打听到了去你家的路,晚上就能打死你!”

子曰:君子不器。

译:孔子说:“真正的战士是不屑于用武器打死人的,极致的肉体力量才是王道。”

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孔子说:孔子把人打死的场景恐怖如斯,让人不分昼夜地感到恐惧。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

译:孔子说:“君子打人就得下重手,不然没法树立威信。”

子曰:始作俑者,甚无后乎?

译:孔子说:“这件事的始作俑者,已经被我打的没有以后了。”

子曰:吾未见刚者。

译:孔子说:“我从未见过身体刚强到我打不坏的人。”

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孔子说:“把人打到濒死,说话也就好听了。”

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译:孔子说:“不学习尊重我的礼仪,我就打得你无法站立。”

子曰:既来之,则安之。

译:孔子说:“既然来了,就安葬在这里吧。”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

译:孔子去东边打架,看见两个小孩在讨论和孔子打架的人,还能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孔子不说话,使用怪力把人打得神经错乱!

子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译:孔子说:我喜欢钱,所以直接拿走你的钱是很有道理的。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三十个人才配我站起来打,四十个人过来我都疑惑怎么敢的,五十个人会被我打倒是顺应天命,六十个人站一排我一个耳刮子可以全顺下来,七十个人来了我终于可以放开来打,不用遵循任何江湖规矩。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孔子说:“你学习我的武功,却不学习我的思想就会迷茫,你学习我的思想却不学习,我的武功就会被人锤。”】

「好一个‘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翻译我可太喜欢了。」

「孔子脱掉上衣,后背的肌肉显现出一个德字,双肩的肌肉各显现出一个才字,这便是传说中的德才肩背。」

「你才是天赋型选手!」

「一分为二,是为仁。

锤头入腹,是为义。」

「道不同,不相为谋。

孔子说:“你的观点和他不一样,就不要跟他逼逼赖赖了,直接抽他,懂了吗?”」

「可是现在打人要赔钱。」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你爸妈在家,你跑再远也没用,跑了也我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译:三个人一起出行,若是加上一个我,那就相当于一个师的战斗力!」

「一个师可是有1万人以上,孔子牛逼呀。」

「老子:三千弱水,只取一瓢。

意思是:你三千个弟子弱的像水一样,老子能在这3000人中取你项上人头,将你开瓢!(狗头)」

「老子:“你以为我凭什么在孔子面前自称老子啊?”」

……

万朝观众。

无数平民百姓在此时都看到了这些《抡语》翻译。

一个个的恍然大悟。

在其中一块天幕下,一名老汉恍然大悟的哦了一声。

“哦,原来这就是子曰呀。以前俺遇到那些读书人的时候,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子曰子曰,圣人云什么的,原来圣人所要教导世人的是这么个道理呀!”

身旁,另外一名老汉也认同的点着头:“是啊,这些道理明明都挺好懂啊,真是不明白村里的张秀才怎么老是说读书难读书难,我看这意思不就挺简单吗?”

老汉在说话时,殊不知张秀才就在他的身旁听着。

这些话,让他面色涨红。

“才……才不是这样的,你们都误会了!孔子他老人家说要表达的意思才不是这样的!!”

“这些内容明显是后人故意曲解的!”

“好比‘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真正意思是‘早晨领悟到了人生的真理和理想境界后,即使晚上就会死去了,也没什么好遗憾的!’”

“啊,是这个意思吗?”老汉挠挠头。

“可是天幕上也说了《论语》是因为在古代不适合管理百姓,所以被有心之人恶意曲解了它真实的意思……所以有没有可能你学的《论语》才是假的呢?”

身旁一个年轻人突然插嘴:“对呀对呀,可能你学的才是假的。”

“我觉得上面天幕解释的才是对的!好比‘你爸妈在家,你跑再远也没用,跑了也我有办法把你抓回来’

多有道理的一句话。

隔壁村的那个恶霸为什么大家都不敢惹他?就是因为他力气大还能打,只要有谁敢惹他,谁家里就得遭殃吗?”

“……”

张秀才面色扭曲,无话可说。

……

大秦。

嬴政的眼睛,瞪的像两颗剥了皮的荔枝一样大。

这些抡语解释。

跟他印象中的论语意思完全不一样!

莫非……这些才是真正的论语!?

后人在后世发现他们的真正寓意。

并且奉之为真理,付出行动!

才能把自己的国家打造成如此强大!?

想打谁就打谁!

嗯,这么一想,嬴政就能带入孔次郎,理解那种纯粹力量的爽感了。

“来人,速速将这些《抡语》抄录下来,以供我大秦学子教学!”

……

大汉。

“荒谬!荒唐!简直一派胡言!!!”

董仲舒在朝堂之上已经被气得出吹胡子瞪眼了。

之前看到关于孔子的人物解释时他就已经忍不住了。

此刻再看到这些论语内容被后人恶意篡改。

他更是无法忍受。

破口大骂。

“圣人之言,之所以能够流传万世,是因为那都是些经久不衰的名家经典道理,可看看这些后人都把它曲解成什么样了!!!”

汉武帝瞧着他那副气急败坏的模样,笑了笑。

捋着胡子说道:

“董卿也别那么生气嘛,这些《抡语》内容明显是后人恶意编撰,不过倒也不是不无道理。”

“朕也确实想早上打听到匈奴人的去路,晚上就把他们给灭了。”

董仲舒:“……”

……

大明。

朱元璋此时的脸色也不是很好。

他之所以喜欢《论语》就是因为他的理念很适合治国。

可现在经过天幕这么一播放,想必他大明百姓人人都已经看到!

以后再进行论语教学变得困难事小,就怕有哪些不明真相的平民百姓信以为真,奉之为真理从而闹起事端来,才是真正的大问题!

“这《抡语》究竟是哪个不学无术的混蛋写出来的?”

“若是让咱知道了,咱非得把你大卸八块不可!”

楚汉年间。

项羽若有所思。

“身高2米2,力能举城门,原来这孔子的力气这么大呀?”

“就是不知道和我相比孰强孰弱?呵……想来是不如的,毕竟‘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可是后人对我最大的认同。”

大宋。

宋仁宗看着天幕上对孔子的介绍,感觉自己有点被说服了。

问起下方的范仲淹。

“范卿,你说这《抡语》会不会真是孔子所想要表达的意思呢?我们现在所学的《论语》其实才是假的?”

范仲淹:“绝无可能!”

宋仁宗:“那他们为什么要篡改圣人之意?”

范仲淹想了想,最终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我想应该是为了寻开心。”

“……官家,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朝代,如果有谁想要篡改圣人之意,那么在我们看来都是极其大逆不道的行为,可在后世不同,他们说话的语言可以更自由,思想也没有束缚,自然会衍生出各种奇思妙想。”

“再加上饭饱思淫欲,他们会想去寻找一些乐趣来弥补自己除了吃饭以外的快乐,也属正常。

这种把论语改编成抡语的恶搞和之前所看到的地狱笑话应该是一样的,是一种能够让他们达到乐趣的……整活。”

范仲淹想起了后人们经常提起的一个词汇。

用这个词汇来描述了一下这种行为。

“所以……他们整活,是因为吃的太饱了?”

“……恐怕是的,陛下。”

宋仁宗无语了。

除了无语,也没有其他的词汇能够表达他此时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