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血战金山卫(4)
会议结束,所有军官都各自离去,回到自己的部队。
李振华独自一人坐在椅子上思考问题,他记得很清楚,在前世,11月9日松江失守,为避免中国军队陷入被日军包围的局面,国民政府下令所有部队撤出淞沪战场,但是依然也不少队伍没能及时撤离,这一次,自己一定要多给国军部队撤离争取时间。
其实从4号日军在杭州湾登陆后,国民政府就已经命令部队陆续撤离,但是整个淞沪战场有七十多万的中国军队,想要有序撤离也需要时间,而且如果搞不好会被日军缠上陷入绝境。
时间来到 8 号,李振华紧急召集了所有主要军官前来开会。会议室内气氛凝重,众人皆知此次会议事关重大。
李振华一脸严肃地说道:“各位,目前敌我双方的实力差距实在太大了。”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透露出对局势的担忧。
“所以,经过深思熟虑,我决定在打完今天这一仗后,我们将向松江撤退。”李振华的话语如同一道命令,让在座的军官们都不禁一震。
王元奎眉头微皱,提出疑问:“师座,为何不直接撤到松江城里呢?这样不是更安全吗?”
李振华摇了摇头,解释道:“如果我们进城,那两支部队的指挥将会变得十分混乱,难以相互配合。因此,我决定在接近松江十公里后转向西边,撤到松江的侧翼位置。”
王元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似乎明白了李振华的意图。
李振华接着说:“这样一来,当敌人进攻松江时,我们就可以趁机从侧翼对日军发起突袭。这不仅能够打乱敌人的部署,还能发挥我们的机动性和灵活性。”
王元奎恍然大悟,说道:“我明白了,师座。如果我们进入松江,按照军职,我们就必须听从 67 军吴军长的指挥。然而,吴军长对我军的作战方式并不了解,若听从他的指挥,我们恐怕无法充分发挥我们真正的优势。”
李振华微笑着看了看王元奎,对他的理解表示满意。
李振华看着众人,点了点头说道:“嗯,说得对。好了,大家都先下去吧!记住,一定要再坚持一天!”
“是!”所有的主要军官齐声回答,声音整齐而洪亮。随后,他们一同向李振华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动作干脆利落,然后转身有序地退出了指挥部。
待各级军官们都离开后,李振华转头对坐在一旁的薛艳芳说道:“薛处长,你立刻给赵副师长发报,传达我的命令。让他在五天内准备好充足的药品和粮食,五天后率领部队从建阳出发,直接奔赴溧阳,并在溧阳驻扎下来。”
“是!”薛艳芳迅速起身,毫不犹豫地应道。她深知任务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拿起桌上的电报机,开始给建阳县的赵锡良发电报。
建阳县的军营里,1202 团电讯组的工作人员们正忙碌地工作着。突然,电报机发出一阵“滴滴答答”的声音,一名电讯员立刻警觉起来,他迅速走到电报机前写下电报数字,然后仔细解译着电文。
“报告!”电讯员高声喊道,手里紧紧握着刚刚收到的电报,快步走进会议室。
“进来吧!”赵锡良听到声音,头也不抬地说道。
电讯员进来,把电报交给赵锡良后退出会议室。赵锡良看完电报,对刘洪涛,许兴文,陈晓东,罗勇,潘子峰五人说:“师座在电报上说,命令我们用五天时间,准备好大量药品和粮食,然后全部开赴溧阳,在溧阳驻扎下来。”
刘洪涛说:“参谋长,我不太理解,为什么师座不让我们去上海,而且去溧阳呢?”
赵锡良说:“恐怕是上海守不住,如果上海沦陷,那小鬼子下一个目标就是南京,师座让我们去溧阳,肯定是为了准备南京保卫战,淞沪会战,我们虽然早有准备,但是毕竟是在异地作战,多少还是有点被动了,所以师座让我们去溧阳,肯定是早做准备。”
其余等人点了点头,罗勇说:“副师长,那你就下命令吧!!”
赵锡良说:“今天起,部队停止训练,午饭过后,警卫营负责购买药品和冬衣,辎重营把我们所有的家底都装好车,1202团到各县去购买粮食,记住师座的话,不能强买强卖。”
“是。”所有军官立刻立正回答。
赵锡良说:“好了,现在就回去准备吧!”
金山镇新一师阵地,战斗的硝烟弥漫在空气中,紧张的气氛让人喘不过气来。而特务营的战士们已经在日军后方潜伏了整整一夜,他们静静地等待着敌人向我军阵地发起进攻的时候寻找战机。
“营长,小鬼子又开始进攻了!”副营长刘浩低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兴奋和紧张。
周子义紧紧握着手中的望远镜,观察着前方的战况。他的眉头微皱,思考着最佳的行动方案。
“好,人太多了反而不好行动。”周子义果断地说道,“我命令,部队以班为单位分开行动。侦查班和我一起行动,副营长带着通讯班行动。”
“是!”刘浩立刻回答道,他知道这是一个明智的决策。
周子义接着对三个连长下达命令:“告诉弟兄们,分开行动以后,一定要小心,要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还有就是各个小组之间要保持紧密的联系,相互配合。”
“是!”三个连长齐声回答。
特务营共有二十七个步兵班,每个班十三个人,他们的实力与日军的一个分队相当。此外,每个连还各有一个通讯班和侦查班,每个班有九个人。而营直属的通讯班和侦查班则各有十二个人,他们是整个特务营的核心力量。
时间紧迫,特务营的四百多名英勇将士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像离弦之箭一般,分成三十个小组,如飞鸟投林般四散而去,各自去寻找属于自己的行动目标。
没过多久,周子义带领的一行十三人便与小鬼子的巡逻队不期而遇。为了避免过早暴露,周子义果断下令让部队原地待命,不得轻举妄动。他深知,在这关键时刻,任何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周子义展现出了他卓越的领导才能和机智过人的一面。他冷静地观察着日军巡逻队的一举一动,然后迅速制定出应对策略。他命令士兵们保持高度警惕,同时用精湛的演技来迷惑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