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帝若无锋骨,何镇山河万里!国若无铁血,焉护亿万百姓

永乐时期!

朱棣脸色铁青,怒火中烧,猛然一掌拍在龙案之上。

“靖康奇耻大辱!”

“此仇,不可不报!”

“打,一定要打!”

随着圣意一出,满堂皆震。

金豆子和狂妄居士不约而同地站出来响应。

“父皇所言极是!”

“如此奇耻,必须讨还回来!”

“打!”

“先踏平瓦剌,再荡平阿鲁台!”

……

朱棣本就是个天生的战将,征战无数,血战沙场是他此生的狂热。

连他的儿子汉王,也是常年在战阵之中摸爬滚打,对战争同样有着近乎执着的热忱。

一个堂堂天朝之主,怎能容忍异族如此羞辱大宋先祖?

此仇,焉能不报?!

朱高炽两手藏在袖中,淡然地望着父皇和两位弟弟情绪激昂的模样。

朱棣这些年连番北伐,消耗巨大,大明早已财力枯竭。

作为掌握户部的太子朱高炽,他比谁都清楚当下财政的窘迫。

根本打不起了。

“你给我听清楚!”

朱棣转头怒视朱高炽,眼中怒火如炬。

“我这次是为宋室洗雪耻辱,是为汉人争一口气!”

“靖康之辱,你能咽得下这口气?!”

金豆子和狂妄居士纷纷转头,附和道:

“老大,你总不能不懂这点道理吧?”

“大明传承中国正统,本就该替先朝报仇雪恨!”

“………”

面对父皇与两位弟弟的滔滔言辞,朱高炽只能说道:

“没钱!”

什么替祖先讨回公道?

什么为中原复仇?

归根结底,还不就是找个理由打仗罢了。

“我记得上次父皇挥师北征,打着的是为汉高祖雪‘白登山之围’的旗号吧?”

朱高炽语气轻松地笑着说。

古来兵事讲究“师出有名”。

若是无名而战,便是乱臣贼子之举。

就连汉朝征战前,也要先让一名使者“白送人头”,象征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诚意。

朱棣数次出征,也都翻遍史书,东拼西凑——

才找到“白登山”这样可以拿出来说的理由。

你敢动我汉祖?

那朱棣便要替他报仇雪恨!

可这由头也不能一用再用。

今日看到天幕之上的画面,朱棣灵机一动:

啧!!

这不是新借口送上门来了吗?!

听完朱高炽的质疑,朱棣虽然一时语塞,但依旧强撑着说道:

“你就说,仗到底打还是不打!”

“你自己看看那天幕!”

“靖康之耻,能忍?!”

朱高炽目光移向天幕,心头微震。

那靖康年间的屈辱画面,确实令人血脉偾张。

但……

他沉思片刻,看向朱棣,目光清澈如水。

“父皇,这旗号已经过时了。”

“金人……早在多年前就被灭族了。”

“如今再以此为由出兵攻打瓦剌和阿鲁台,未免牵强……”

朱棣闻言沉默良久,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须,转过身去。

金人没了,我还能不知道?

可我就是想打仗啊!

你说说,金人是不是从北边来的?

……

大宋!

赵大面如锅底,一口老血几乎喷出来!

纵横沙场多年,刀山火海闯过无数次,不曾死于敌军锋刃,也未葬于兄弟暗箭。

却差点被自家子孙气死!

“饭桶!!”

“真是两个不中用的东西!”

“………”

赵大的嘴唇都在哆嗦。

宋徽宗、宋钦宗!

真真是废物中的战斗机!

赵大紧盯天幕画面,双目赤红,怒不可遏。

“我大宋的江山,竟毁在你们手上,先祖蒙羞,宗庙受辱!”

“真是不孝之子!”

“………”

他气得浑身发抖,嘴里连珠炮似地骂了半天。

这两人,没有一个顶得上用场的!

宋徽宗赵佶每日沉迷书画词赋,整天琢磨风花雪月,却对江山社稷漠不关心。

金军南下,国土遭侵,他居然主动禅位?!

传位都不打个招呼的那种……

所谓“虎父无犬子”,结果还真应验了。

赵佶不靠谱,儿子宋钦宗比他更离谱!

优柔寡断,朝令夕改。

甚至将坚定主战的大臣李纲罢免,反倒去相信什么“六甲神兵”?!

赵大悲愤交加,胸口一阵疼痛,险些晕厥。

“官家莫怒,别气坏了身子。”

赵二赶紧冲上前,将赵大扶住,口中安抚着。

虽然言语中充满关心,但看着赵大嘴角抽搐的模样,赵二眼里还是闪过一丝藏不住的窃喜。

“不仅没能收复燕云,反倒拱手将都城送人!”

“中原竟落入胡人之手!”

“……”

赵大颤抖着喃喃低语,显然已经气得神智都快失常了。

愤怒、悔恨和悲凉交织在他心头。

若宋徽宗、宋钦宗在生死存亡之际,能奋力一搏,哪怕战败,也能保留一丝血性。

可他们……

根本就没有骨气!

是主动投降!

连带着皇后嫔妃、文臣武将全数被俘,甚至生死未卜。

赵大简直恨不得穿越回去,亲手把这两个不孝子孙拖出来,砍了!

天幕继续说道。

【赵桓被囚禁八载,饱受屈辱,终因精神彻底崩溃,于五国城含恨而亡。】

【死后遗体竟被金人炼作灯油。】

【七年后,金宋关系稍有缓和,金人将宋徽宗遗体送还南宋。】

【临行前,赵桓死死抓住灵车车轮,哀求韦贤妃转告宋高宗赵构,愿降身份。】

【只求得返故土,居太乙宫足矣。】

【但命运并未眷顾他,赵桓终究没能重归宋土。】

【金主完颜亮故意逼他打马球,赵桓不慎坠马,惨遭马踏身亡。】

“………”

随着宋钦宗之死,北宋彻底走向灭亡的终章。

纵观古代中国史,几乎没有哪个朝代的帝王,比宋徽宗和宋钦宗的结局更凄惨。

二人俘虏北上,被囚禁、被凌辱,连带着皇室宗亲一同遭难。

靖康之难,成为中国史上永远的痛!

后人翻史至此,无不扼腕叹息。

帝若无锋骨,何镇山河万里!

国若无铁血,焉护亿万百姓?!

宋徽宗、宋钦宗……

终成千古笑柄!!

甚至死后竟连尸体都被金军拿去熬成灯油!

作为一国之君,即使战败身亡,也应保有起码的尊严和体面。

但宋徽宗的结局,却令世人唏嘘不已,死后不仅未获妥善安葬——

反而还被敌军羞辱尸身,任其践踏,毫无皇帝的尊严。

多年后遗体才得以归葬南宋,早已失尽皇帝颜面。

至于宋钦宗,其命运更是凄惨。

最终竟死于乱马之下,尸骨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