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曲江诗会--暗斗

太子车驾从朱雀大街拐出来时,日头刚爬上坊墙。八匹青海骢踏着金砖道嘚嘚作响,马鬃里编着银丝,在阳光下晃得人睁不开眼。李承乾歪在七宝香车里,远游冠上的金蝉坠子直打晃,手指头有一下没一下敲着《昭明文选》的鎏金封皮。

前头开道的左右卫率穿紫袍挎横刀,腰间蹀躞带挂满金鱼符。十六面龙旗哗啦啦响,旗杆头缀的铜铃震得道旁槐树叶子直抖。后头跟着两架青雀旗车,四个小宦官捧着文房四宝,墨锭都用黄绫子裹着,生怕沾了灰。

鼓乐声刚过安仁坊,曲江池畔的贵人们早听见动静。程咬金叼着枣木烟杆直嘬牙花子:“瞧瞧这排场,比老程当年劫法场还威风!“李绩撩开车帘瞅了眼,赶紧把闺女往车里推:“夕丫头别探头,当心叫御史参个失仪!“

车驾拐进曲江的时候,惊飞池边一群白鹭。太子的云头履刚沾地,早有八个宫婢捧着铜盆香巾跪成两排,熏得满园子都是龙脑香。魏徵捋着胡子直摇头:“这香够买半坊宅子了...“话没说完就被笙箫声盖过去——乐班子正奏着《鹿鸣》,调子比弘文馆晨钟还庄重。

此时这和李平康闹的不愉快的李泰扶着鎏金车辕的手指头猛地收紧,指甲盖在朱漆上掐出五道白印子。眼瞅着太子车驾前头那十六面龙旗哗啦啦飘,旗面上绣的金龙在日头底下直晃眼,他腮帮子咬得棱角分明,喉结上下滚了滚,咽下口酸水。

“越王殿下...“随从小声提醒,被他眼风一扫,吓得缩了脖子。李泰扯着蟒袍前襟抖了抖,金线绣的云纹比太子的蟠龙纹矮了一头,针脚刺得他心口发闷。远望着李承乾七宝香车旁跪成片的宫婢,他舌尖顶着后槽牙冷笑:“呵,八个捧香盆的?东宫倒是会摆谱。“

手指头捻着玉带扣上镶的东珠,忽地想起自己这串比太子少了两颗,牙根痒痒地磨出声。道旁槐树叶子扑簌簌落进他车里,被他一脚碾碎在鹿皮靴底:“回府就叫人把府门前石狮子换成鎏金的!“话从牙缝里挤出来,惊得拉车的青海骢直打响鼻,鬃毛上缠的银丝乱晃,倒像是替他抖落满身不甘心。

李承乾踩着鎏金脚踏下车,熊皮大氅扫过满地银杏叶,金线绣的蟒纹在日头底下直晃人眼。李泰盯着大氅领口那颗拳头大的东珠,喉结滚了滚——那珠子本该是他去年生日时想讨的贡品。

“取孤的玄狐氅来。“太子指尖掠过李平康单薄的青衫,两个宫婢抖开黑得发亮的皮裘,细看每根毛尖都泛着银光。李泰后槽牙咬得发酸——这皮子分明是三年前高昌进贡的稀罕物,统共就得了三张。

李平康感觉脖领子沉甸甸压着千钧分量,太子手指头有意无意擦过他后颈:“三弟这《秋词》可是得了父皇亲口夸的''有子建遗风''...“话音未落,李泰蟒袍下的拳头“咔“地捏响腰间玉珏。

“太子哥说笑了,“李平康缩着脖子装鹌鹑,“我那就是病中呓语,哪比得上二哥的《望岳》...“他故意把“望岳“俩字咬得含糊,谁不知道就在前几天李泰在弘文馆作诗把“岱宗“写成了“岱庙“,被弘文馆那帮老头当笑话传了半月。

李泰腮帮子鼓起两道棱,蟒袍金线扎得手心生疼:“三弟倒是会做生意,八十斤酒抵得上本王半年食邑。“他靴尖碾碎片银杏叶,叶脉断裂声脆得扎耳,“只是拿父皇的《寒鳞赋》当酒幌子未免也太给父皇丢人了一些。“

“二哥教训的是!不过想必父皇是不会计较的。“李平康突然拔高调门,吓得树杈上的麻雀扑棱飞走,“要不怎么说二哥疼我,方才说要全包了这酒替弟弟撑场面...“他袖中滑出本黄绫账册,炭笔已经记录了越王购贞观醉八十斤“六万四千贯“刺得李泰眼前发黑。

太子突然抚掌大笑,震得腰间玉珏叮当乱撞:“青雀大气!这酒钱够修半条漕渠了!“他蟒纹袖口扫过李泰僵硬的肩膀,“赶明儿孤也跟父皇讨个恩典,让少府监给越王府多拨两车冰——听说青雀最近火气大得很呐!“

李泰指甲掐进掌心,面上却挤出个笑纹:“太子哥说笑了,弟弟这是替三弟高兴。“他忽然扯下腰间和田玉璧,“这酒钱本王出了,只是...“玉璧“当啷“砸在青砖上,裂纹里渗出丝血色沁纹,“三弟可得亲自酿坛''寒鳞醉'',给父皇万寿节添个彩头!“

李泰蟒袍下的手指捏得泛白,给岑文本递了个眼风。这老臣哆嗦着从袖中掏出卷青麻纸,纸边还沾着司天台的松烟墨。岑文本三天前在观星台跪了俩时辰才讨来题目,纸背还留着李淳风演算时烧穿的焦洞。

“康王殿下。“岑文本嗓子发紧,声音却扬得老高,“听闻殿下精通算学,老朽偶得算题,还请赐教。“他抖开纸卷的手直颤,日头照见题尾朱批“非三昼夜不可解“,正是李淳风亲笔。

李平康瞥了眼题目,突然从腰间革囊掏出截黑漆漆的细棍。那物什约莫半尺长,裹着层鱼胶防潮,正是他半月前用终南山松枝闷烧的炭笔。周遭顿时窃窃私语——长安城哪有这般写字家什?

“洁儿,取块青石板来!“李平康两指夹着炭笔转了个花,黑灰簌簌落在他青玉冠上。程咬金抻着脖子直乐:“三郎这黑棍棍,倒比俺劫道的飞镖还趁手!“

炭尖刮过青石板的声响刺得人牙酸:“第一问:圆窖周九丈,当改周三径一之谬。“李平康手腕急抖,石板上现出个歪扭圆环,“徽率周二十二、径七,窖径=九丈×七÷二十二≈两丈八尺六寸。“

人群中的李淳风身躯猛颤这算法他刚在司天台密卷里见过,炭笔却已写出他昨夜才推得的数!

“窖深为股,日影一丈二为勾...“炭笔突然“咔嚓“折断,李平康随手又摸出根新的,“勾股弦五、十二、十三,窖深五丈!“

岑文本展开答案的手直哆嗦,李淳风的朱批“窖深五丈“赫然在目。李泰手中玉杯“咔“地裂了道缝,琥珀酒液顺着蟒袍金线往下淌。

“第二问更有趣。“李平康蹲身续写,炭灰沾了满袖,“方窖容三百斛,当求立方根...“炭笔在“三丈一尺“上重重一点,“这数要搁户部算,少说耗半刀纸!“

李淳风突然推开人群,官靴踩着酒渍扑到石板前:“这...这符号!“他枯手指着√号直抖,“可是天竺数码?“

“太史说笑了。“李平康炭笔尖在石板上轻敲,没承认也没否认,他忽然抬笔指向李泰,二哥请看,这炭笔可比毛笔快三倍不止!“

李泰蟒袍下的拳头捏得发青,那截黑炭棍竟在青石上写出银钩铁画——更可恨的是李平康又从革囊掏出四五根备用,活脱脱个卖炭翁!

“七丈一尺七寸!“最后一笔刮出火星,李平康抛了炭笔大笑,“岑大人不妨拿这炭笔记账,省得您老撕纸玩!“

程咬金怼了怼身边的李绩道:“痛快!比俺当年血书状纸还带劲!“李绩身边的李夕眼睛明亮不知道心中在想些什么。李淳风攥着半截炭笔不撒手:“殿下,此物...“他指尖沾满黑灰,“可是用松烟墨条改制?“

“太史慧眼。“李平康整了整沾灰的玉冠,“改日送您两车,司天台演算历法岂不便宜?“他余光瞥见太子正盯着炭笔记眼色,心知东宫库房的松墨怕是要涨价了。

六名玄甲侍卫哗啦啦分开人群,铁甲撞得铜铃乱颤,眨眼间把青石板围得密不透风。程咬金咧着大嘴直乐:“三郎这笔账算得金贵,黑石板都配上亲卫队了!“李泰盯着石板缝里卡着的半截炭笔,蟒袍金线随着呼吸剧烈起伏——谁能想到这鬼画符似的炭痕,竟让司天监太史官袍沾灰都不顾?

池畔贵人们神色各异:房玄龄的眉头拧成算筹结,长孙无忌的玉扳指转得飞起,几个崇文馆学生踮着脚往甲胄缝里偷瞄。李淳风还跪在石板前攥着炭笔,官袍下摆拖在酒渍里,嘴里念念有词:“七丈一尺七寸...七丈一尺七寸...“活脱脱走火入魔的老账房。

“都退开三步!“侍卫长刀鞘敲得火星四溅。李平康整了整沾满炭灰的玉冠,瞥见远处曲江桥头扬起尘烟——马蹄声隐隐如闷雷,惊得池中锦鲤都缩进了荷叶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