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太初历牍藏星屑
天汉元年的霜晨,太史令府的竹简在易小川刻刀下发出细碎的噼啪声。他腕间的宿命纹在晨光中泛着银蓝光泽,每一次落刀都与竹简里的陨石纤维产生共鸣——那些用玄铁母粉末调和的墨汁,正随着刻痕渗入竹纤维,形成只有时空共振时才会显现的“未来之墨”。
“先生,崔文子送来了‘星引砂’。”阿时的身影从窗棂光影中凝实,掌心托着一个蜡封小瓶,里面的粉末闪烁着细碎星光,“他说建章宫的通灵台基石昨夜自行转动三度,指向汤巫山的‘玄牝之门’坐标。”
易小川放下刻刀,接过小瓶轻嗅,星引砂特有的金属气息中夹杂着熟悉的时空乱流味道。他想起五日前在通灵台工地偷埋下的玄铁母碎片,此刻应该正与陨石基石产生共鸣。忽然,竹简上未刻完的“天汉”二字间渗出淡红色光斑,化作一行现代考古扫描图:“2013年建章宫遗址T17出土太初历牍,夹层发现0.3克陨石碎屑,检测显示含与‘北岩山人’腕纹相同同位素。”
“时间到了。”易小川将星引砂洒在竹简末端,那些粉末竟自动排列成北斗七星轨迹,“阿时,去告诉司马迁,按计划在太初历‘岁星纪年’篇留三处分页空白。”
当阿时化作银光消失时,咸阳宫方向突然传来九声钟鸣——汉武帝下令在通灵台举行祭星大典。易小川藏好刻刀,从暗格取出半块龟甲纹玉璋,这是他用建章宫陨石边角料伪造的“祥瑞”,背面刻着只有守时人能解读的时空坐标。
“先生果然在此。”司马迁的声音从门外传来,他手中捧着一卷尚未修订完毕的太初历草稿,纸页间夹着三根银针,“方才太史监观测到岁星偏移,陛下已命人将陨石‘祥瑞’移至通灵台。”
易小川接过太初历,指尖触到第三百九十二页时,纸页突然发烫——那里正是他需要预留的空白处。他看见未来考古照片的残影:“太初历牍第392页,竹简纤维中嵌入星引砂结晶,形成‘元封六年陨石’字样的时空压痕。”
“按先生所言,”司马迁递过一支狼毫,笔尖沾着混有星引砂的墨汁,“子长已在‘冬十月’条目下故意写错岁星轨迹。”
易小川提笔,在空白处写下“元封六年冬,陨石落建章宫,其屑如星,入太初历而定历元”。刚写完最后一字,狼毫突然折断,墨滴在竹简上晕开,竟显出“2010.9.3 考古队T03发现太初历牍夹页,碳十四检测显示双时空物质融合”的现代字迹。
“这是……”司马迁震惊地看着字迹瞬间渗入竹纹,“先生的墨,真能书写未来?”
“非书写,是印证。”易小川将太初历卷好,塞进司马迁准备的铅盒,“当建章宫陨石与玄铁母共鸣时,这些字会成为时空锚点的‘坐标印记’。”
话音未落,整座咸阳城突然剧烈震颤,东方天际划过一道刺目红光——建章宫方向的陨石在祭星大典中“意外”崩裂,无数星屑冲天而起,在空中组成北斗七星的形状。易小川腕间的宿命纹骤然发烫,他看见通灵台基石处爆发出银色漩涡,正是守时人钥匙链上的“时空之门”图案。
“快!”易小川拽起司马迁,“陨石崩裂引发了玄牝之门的共振!”
两人冲出太史令府,只见羽林军正封锁通往建章宫的街道,为首校尉腰间挂着的青铜符节剧烈震动,符节上的星图纹路与易小川腕纹产生共鸣。校尉突然指向他:“北岩山人!陛下早有密令,擅动陨石者——”
话未说完,易小川怀中的玄铁母碎片突然悬浮而起,与空中的星屑形成共鸣,一道银色屏障将羽林军震退。司马迁趁机打开铅盒,将太初历举向空中,星屑如活物般涌入书页,在“元封六年”条目下凝成三枚细小的陨石晶体。
“这是……星屑入历!”司马迁看着晶体嵌入竹简,形成天然的书页夹层,“如此一来,太初历便成了时空锚点的载体?”
易小川点头,腕间宿命纹与太初历产生共振,他看见未来考古队的三维扫描图:“太初历牍第392页夹层,发现三枚定向排列陨石晶体,形成稳定的时空共振场,与北岩山人腕纹同位素匹配率97.3%。”
就在此时,通灵台方向传来汉武帝的怒喝:“何方妖人,敢乱朕祭星大典!”数十名方士簇拥着銮驾赶来,其中一人手持司南,指针疯狂旋转指向易小川。
“是李少君!”司马迁低声提醒,“此人最善蛊惑陛下,说能招唤仙人。”
李少君指着易小川腕间的宿命纹,尖声道:“陛下请看!此乃‘星魔印记’,必是他引来妖星破我大汉气运!”
汉武帝眯眼打量易小川,忽然指着他手中的太初历:“那是什么?为何星屑独独落入其中?”
易小川将太初历高举过顶,星屑在阳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晕:“陛下,此乃上天示警!太初历乃定历元、正天命之书,星屑入历,是岁星昭示‘陨石落处,当有异物定时空’!”
他故意将“时空”二字说得极轻,却让司马迁心中剧震。汉武帝果然被星屑奇观震慑,接过太初历翻看,当看到“元封六年陨石落建章宫”的字样时,瞳孔骤缩——这正是他昨夜梦中所见!
“原来如此……”汉武帝抚掌大笑,“上天命朕修建通灵台,果然是为迎接此等祥瑞!李少君,你可知罪?险些误朕大事!”
李少君面如死灰,瘫倒在地。易小川趁机道:“陛下,星屑入历,需以玄铁母镇之,方能保太初历万年不坏。”他取出崔文子给的玄铁母碎片,嵌入太初历的轴头,碎片瞬间与星屑晶体产生共鸣,整卷历牍发出柔和的银光。
“好!好一个北岩山人!”汉武帝龙颜大悦,“朕命你为‘钦天监协律郎’,专司保管太初历,日后若有时空异象,即刻奏报!”
易小川叩首谢恩,眼角余光瞥见司马迁将铅盒锁入官署暗格。当他起身时,腕间宿命纹突然浮现出一行极小的秦隶:“天汉元年,北岩山人藏星屑于太初历,此为第二道刻痕。”
这行字刚现,空中的星屑尽数没入太初历,建章宫方向的时空乱流随之平息。易小川知道,第二个时空锚点已成功布置——当两千年后考古队发现太初历牍中的陨石晶体时,会顺着这条“时光线索”,一步步解开北岩山人的秘密。
“先生,”司马迁在回宫路上低语,“方才星屑入历时,子长好像看见……看见太初历在两千年后被人用X光扫描,那些晶体竟在屏幕上显示出您的……”
“嘘——”易小川按住他的手,腕间宿命纹与太初历轴头的玄铁母碎片产生最后一次共鸣,他看见未来考古报告的结语:“太初历牍中的陨石晶体,构成完整的时空坐标体系,指向公元前110年建章宫遗址,证实北岩山人确有其人,其留下的‘时光刻痕’构成跨越两千年的通信系统。”
夕阳将咸阳宫阙的影子拉成长长的光带,易小川回望建章宫,通灵台的基石在暮色中泛着幽光,那是玄铁母与陨石共振留下的印记。他知道,下一道刻痕将在百年后的东汉出现,而他必须在这百年间,以不同身份游走于历史长河,继续布置那些连接古今的时空锚点。
太史令府的东厢房里,易小川重新铺开竹简,刻刀落下处,赫然是“地节二年,北岩山人记”。窗外,一轮满月升上咸阳城头,清辉洒在他鬓角新增的霜白上,而腕间的宿命纹,在月光中化作完整的岁星盒图案,静静地等待着下一次时空共振的来临。
这一章章刻在竹简上的文字,终将成为两千年后考古队手中的钥匙,打开那个关于时光、宿命与神话的终极谜题。而北岩山人易小川的传奇,才刚刚开始书写它的第二道刻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