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新居落成

买下房子后,陆承安便开始忙着整理和清扫。

大哥专门向衙门告假三天,帮着一起打理。

当天下午大嫂也赶过来帮忙。

少年陈渊最为卖力,撸起袖子埋进杂草里,在把杂草拔干净之前,他就没有直起腰过。

小囡囡就跟在陈渊屁股后面,咬着牙卖力的拔一些卡在缝里的杂草。

小脸蛋热的红彤彤的。

担心他中暑,陆承安还专门用落笔惊风雨写下‘清风徐来’四个字,招来一缕清风始终回荡在院子里。

给大家祛除燥热。

一伙人忙碌了一下午,也只是把前院勉强整理出来。

其他地方仍然是一塌糊涂。

大嫂早一步回去做晚饭了。

等他们四个回到家,饭菜早已上桌。

劳累一下午,自然是饥肠辘辘,就连小囡囡都吃了一大碗饭。

晚饭后休息了半个时辰,陆承安便开始教两个孩子读书。

令他意外的是陈渊这个身世凄惨的孩子竟然识字。

据说祖父曾在朝中为官,后来因为一些事牵连被贬为庶民,家道中落。

到他这一代,甚至连留在外城居住的资格都没有了。

但终究还是有家学渊源,让陈渊与寻常外郭的少年不太一样。

这倒也让陆承安省了不少事,拿来一本千字文交给陈渊,先让他背下来。

有不认识的字再来问他。

一个十三岁的陈渊,一个三岁的陆宁儿,这就是陆承安在这个世界的传人弟子了。

至于他们将来能学成什么样子,那就看他们自己的付出了。

文脉传承,除了这些经典典籍之外,最重要的便是那篇浩然炼气法门。

陆宁儿肯定是要学的,她是陆承安的侄女,陆承安自然不会对她保留。

但陈渊能不能学浩然炼气法,就要看他自己的表现了。

这少年遭逢大难,心中充满了厌世的情绪。

若经过儒、道之学都无法将他内心的怨愤化解,陆承安便不会传授他浩然炼气法。

因为就算传给了他他也学不会。

想要炼出浩然正气,必定是拥有浩然心境之人。

何为浩然?

不存阴诡邪恶之光明心境,可容万般磨难之广阔胸怀。

做不到,便不可能炼成浩然正气。

所以陈渊将来的命运如何,全都在他自己的一念之间。

当然,作为老师,陆承安必定不会对他不管不顾,任由其自行生长。

该有的开导和关怀,肯定要有的。

陆承安不只是希望能够培养出一位合格的传人,更希望能够挽救这个苦命的孩子。

————

第二天一早,一家人吃完早饭,正准备启程去城东新宅继续打扫整理。

刚走出门,便看到冯掌柜和二奎带着一帮人赶了过来。

陆承安诧异上前道:

“冯老哥,二奎,你们这是?”

冯掌柜板起脸,故作不满道:

“我说陆老弟,你也太见外了。乔迁新居这种大事也不知会一声,没把老哥我当自己人?”

陆承安歉意一笑,疑惑道:

“冯老哥你是怎么知道的?”

闻言,大嫂赶紧解释道:

“是这样,昨天下午我回来的时候冯掌柜刚好来找你,我想着冯掌柜也不是外人,便跟他说了这件事。”

陆承安恍然大悟,看着冯掌柜身后那一帮人笑道:

“冯老哥你这是把酒坊的师傅们都叫来了?那岂不是耽搁了酿酒?”

冯掌柜摆了摆手道:

“一天两天碍不着什么事,咱们大家伙一起跟你去帮忙,伙计里有几位熟手的泥瓦木匠师傅,也能帮你看看哪里需要修缮的。”

“另外这种二手的房子有些东西也需要懂行的人看看,别犯了忌讳。”

二奎也在一旁笑道:

“陆哥儿,今天掌柜的说了,店里关门休息一天,工钱照发,你可别说不行啊...”

既如此,陆承安也不好拒绝,便笑道:

“那就有劳各位师傅了。”

“好说好说...”

冯掌柜带来的十来个人凑在一起,一行人浩浩荡荡赶往城东。

来到宅子外那片桃林冯掌柜便赞叹道:

“真是个静雅的好地方。”

十几个人一起动手,速度那自然是远比陆承安他们自己要快得多。

内院外院的杂草和杂物没多久便清理的干干净净。

他们还带来了不少工具,将门口那条穿过桃林的小道都清理的寸草不生。

为了防止以后还会生出杂草,陆承安打算将门口这条小路铺满青石板,内外两个院子里除了留出一部分泥地用来种植花卉之外,也都铺上青石板。

一些已经松动的门板和窗户也需要加固。

冯掌柜带来的人里正好有经验老道的泥瓦工和木匠。

仔细计量好需要的材料后,立即便赶往集市,去帮陆承安购买石材和木材去了。

不过半天时间,这栋宅子便清扫的干干净净。

就连房梁上都是一尘不染。

中午陆承安便请众人在醉仙楼吃了顿饭,又提前让大嫂去悦心斋给每人买了盒精品点心。

酒坊来帮忙的师傅们各自离开时,没有一个不在暗中赞叹这个极少露面的大东家会做人。

而且他们看得出来,陆承安跟他们见过的富贵中人很不一样。

比如说冯掌柜,他虽然对待伙计鲜少有苛刻,在伙计眼里算是顶好的掌柜了。

但就算如此,冯掌柜也绝对不会真的把这些伙计放在跟自己一个位置来交往对待。

可这个大东家就不一样。

中午的酒席上,大东家会一个个客客气气地跟他们敬酒,会温和的询问他们每个人的名字。

只要谁跟他自我介绍一遍,他就能牢牢记住。

并且交谈的时候,陆承安还会认认真真的听他们说话。

问候家里的长辈亲人。

大家都能看得出来,这个年纪不大的大东家不是在做样子。

因为他眼睛里的那份诚意做不得假。

仅仅只是这一顿饭,便让这些酒坊里的师傅们对陆承安满怀敬意。

能在这样的东家手里卖命,他们的心才会真正踏踏实实的放在肚子里,而不用担心会被欺压。

之后的几天时间,由酒坊里那几位工匠师傅牵头,找来了一批工人,在陆承安的宅子里开始忙碌了起来。

因为敬佩陆承安的为人,再加上陆承安除了定好的工钱之外还有不少其他的打赏,工匠人极为卖力。

原本至少一个多月的工期半个月时间便完成了。

而且做工质量一点不差。

宅子完工后,大嫂便开始忙碌着操办家具以及锅碗瓢盆,柴米油盐这些生活物品。

陆承安也看好了一个不错的日子,七月初一,乔迁新居。

而此时,陆承安正对着一块上好的桃木空白牌匾若有所思。

新居应当有个别称,该叫什么呢?

(征集这个文脉圣地的名字,兄弟们帮忙想想吧...)

(顺便点点那个屎黄色的按钮,记得加入书架哦!)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