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擎天(感谢轻轻巧巧呵呵的盟主)
不知不觉就到了放假的时间,上周也辞退了饭店的工作,傍晚的时候姐姐说这个假期让她去一个新的地方,已经给她买好了票,叮嘱她坐火车的注意事项,她说好也没有问去哪里,她只是进了屋子玩了会手机就睡了。
放假的第二天,晴日午后,阳光透过绿皮火车的窗户照在曲蔗慵懒的背上,她趴在小桌子上,耳机里放着无歌词的音乐,浅浅酝酿了几句歌词:
我穿越山海之间
又想起你的侧脸
如何去模糊时间
去逃避你的视线
明明不再留恋
我又想起你的容颜
是什么让我眷恋
是不是你的恩典
岁月流过人间
事物都慢慢渐变
风景映照天边
是夕阳也是晚间
黑暗划破天边
惊鸿了谁的一面
一年又一年
一遍又一遍
谁的脸在我脑海疯狂出现
古人言少年为赋新词强说愁,曲蔗也是听着音乐就想到了这些,文笔有限,似乎是在强行押韵,但是只有她知道,一句一句落下的时候,她躁动不安的心,也开始慢慢降落,仿佛曾经的伤已经伤不动她半分。但是她知道,下了火车就要面对新的生活了,这次去省城的大伯家,大伯家的女儿开了一家洗车店,说起来,其实大伯曲河的女儿曲晴跟曲蔗已故的父亲曲海年纪差不多,也是相互扶持着长大的,不过在老曲家曲晴没有曲蔗爸爸过的好,不过小的时候,老曲家真的很穷,老曲家除了老大曲河老小曲海中间还有三个姑娘曲梅曲兰曲桃,老曲家一家七口,谁也吃不上饱饭,也正因此老曲家的孩子都比较能吃苦。
在火车上打盹的时候,曲晴给她打了电话,火车上信号不好,对面传来的声音时断时续的,不过听着曲晴的心情很好,老曲家最小的妹妹来了,虽然生意很忙但是曲晴很耐心的说让曲蔗坐那里怎么来店里,曲蔗说记住了她才安心的挂断电话。
快到站了,曲蔗准备好身份证和车票,她就带了高二的资料,曲晴在来之前就说她夏天的衣服给她包了,这个假期她只要负责好好学习就行了。对于要来靖城,其实她没有太大的心态起伏,她一直没有很强的归属感,只觉得有自己的房子才是最重要的。火车速度慢慢降下来,车厢里播报到达靖城,她看着外边等着上车的人们,微微愣神。火车停稳,到站的乘客都陆陆续续下车,她在出车厢的队伍的末尾慢慢走着,走出了车门,打量着这个新城市的车站,跟着人群缓缓走入出站口。到达出站口闸机的时候,像前面的人一样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往相应的位置一放,然后拿起,走出闸机,然后将身份证放入了自己的口袋。自己第一次一个人坐火车,确实是一个很新奇的体验。连进出站都用的身份证,很便捷。
望出站口附近的地铁口走去,回头望望靖城火车站这座巨大的建筑,感觉自己以后可能和靖城有不解之缘。进入地铁站,在无人售票机上买了地铁单程票,过了安检,刷票过了闸机。随着指示下了楼梯,看着指示牌停靠等待着慢慢走入新的生活。
盈彩儿强撑着的情绪在出门的一瞬间就崩了,靠着墙壁剧烈的呼吸,脸红到了耳根。
想到罗杨帆可以每天见到她,看见她都在做什么,有没有受委屈,有没有开心,张哲心里有点嫉妒。片刻之后他回过神,责备了自己一句,陈晨都不在身边,闹什么孩子脾气。
公主很好玩,可是可爱嘛……凶巴巴的时候一点也不可爱,比如现在。可是她是公主,崇礼不敢明说又不能撒谎呀,这下可就犯了难。
外来的气运是物品,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宝物这样的东西,一般人都是不会选择去破坏的。
张哲放下手机,把包里的药拿出来,放在了厨房的台子上,定定的看了一会,转身走进了房间。
“在里面。”隋晓上前拉开门闩打开门,里头立刻传来一阵惊恐的求饶声。
“也罢,我给你出个主意!”程怀亮想了想,向他如此这般、这般如此的说了一通。
“好,多谢尊使!”李承乾心情舒坦了很多,欣然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来,送进嘴里。
恰好蒋公公寻到此处,向萧凌请了安又对南怀珂说太后午睡已醒。
冯妙君不知道这两字何意,是指云崕留下她的理由,还是她表现有异于常人?
两人坐下后,高琪泡茶后,主动坐到陆南身后,与纪于渊的助手遥遥相对,颇有点忠心护主的意思。
卢云便会举棋不定、反复再三。怒苍兵临城下,为了天下大局,卢云已不能置身事外,可他又怎能不为顾倩兮打算?他到底该怎么做?难不成还真能找顾倩兮商量此事?
独食不肥,这个老祖宗传下来了千百年的道理,自然有其精髓所在。
相比之下,杨绍奇是多么的潇洒随性,与他在一起是何等的自在逍遥?若要让苏颖超学着人家的模样,为搏心上人一笑,又下跪、又求饶,装巧露乖,他办得到么?
于敌对阵,人多未必就是好事,倘若默契不够,人多反而是坏事。他早知道这道理,但今天却是第一趟真切的体会到。
强1猎户式强击机本来是用来对付坦克的,不过现在中苏战场上面没有什么苏联坦克了,因此派去西伯利亚和中亚也没有用武之地,所以杨仙逸就提出将它们用到中东。
“梁大人,此是朝堂,请贵重些才是,莫要逞口舌之利!”孔道辅果然是君子,严肃地批评他。
一言不合,直接灭杀,林锋的杀戮果断让万江城仅剩的三名少将感到震惊。
所以,当其他孩子挥着棍子乱打的时候,陆南总是强迫自己蹲马步。很多孩子跟着学了一会儿,就纷纷吃不住累,一哄而散,继续“练武”。
如此之仇,荀况自然对故国极为仇视,只是身为儒家名士,有着自己准则的荀况却不以私仇污蔑赵国,世人皆不知内情。即便荀况数十年不踏故国之地,世人也以为其是追求学术,包括他的弟子,皆未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