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意外告白,图书馆里的暧昧时刻
第17章 意外告白,图书馆里的暧昧时刻
江南市明华中学的午休铃刚响过十分钟,林川抱着一摞烫金封皮的《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白皮书》穿过走廊。
他特意绕开了教学楼前的银杏大道——那里是校霸江宇轩常晃悠的地方,天启今早预判到对方会在午休时带人堵在老楼梯口,倒不如多绕两步走侧门。
图书馆三层东区的落地窗外,梧桐叶在风里晃出细碎的光斑。
林川熟稔地摸到最后一排靠窗的位置,木质座椅还带着上午阳光晒过的余温。
他把书摊开时,意识海里闪过天启的数据流:监控摄像头在左上方三点钟方向,焦距调整过,不会拍到他笔记的内容;通风口的风十分钟后会变大,吹得书页哗哗响——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
“嗒、嗒、嗒。”
鞋跟轻叩大理石地面的声音从楼梯口传来。
林川的指尖在书页上顿住,后颈的汗毛微微竖起。
这节奏他再熟悉不过——苏晚总爱穿那双浅口小皮鞋,走路时前脚掌先着地,步幅比普通女生大两厘米,像是急着去做什么事又不愿显得太急切。
他转头的瞬间,正撞进对方的视线里。
苏晚抱着一摞《神经科学前沿》和《脑机接口研究》,发梢沾着点细碎的阳光,发顶翘起的呆毛随着动作晃了晃。
她今天穿了件月白色针织衫,领口露出半截银链,坠子是枚极小的齿轮——林川记得上周辩论赛结束后,她蹲在后台捡资料时,这链子勾住过桌角。
“林同学来得倒早。”苏晚的耳尖泛着浅粉,却还是维持着一贯的轻慢语调。
她把书往桌上一放,金属书夹磕出清脆的响,“我还以为你会在篮球场打最后一场告别赛——毕竟明天就要月考了。”
林川笑着推了推她身侧的椅子:“告别赛?
我现在更想看看怎么帮我爸把集团的决策系统从人工分析升级成人工智能辅助。“他的指尖无意识摩挲着《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白皮书》的烫金纹路,”上周董事会有人说我靠爹吃饭,我得让他们看看,我林川递上去的方案,比他们熬三个通宵写的都管用。“
苏晚忽然从书包里抽出份皱巴巴的论文草稿,纸边还沾着咖啡渍。“那你说,”她把草稿推到他面前,钢笔在“人工智能自主意识”几个字下画了道粗线,“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能像人一样做判断,是福是祸?”
林川的目光扫过她潦草的批注,其中一页夹着张便签,是她的字迹:“如果人工智能能理解‘人心’,算不算真正的生命?”他喉结动了动,天启突然在意识海弹出苏晚近一周的行动轨迹——她每天清晨五点半去老城区的旧书店淘神经科学旧书,午休时总在实验室帮教授整理脑电数据,昨晚十一点还在给辩论赛队友改稿。
“它不会有情感。”林川伸手把她翘起的呆毛压平,动作自然得像是做过千百次,“但我们可以给它逻辑。
就像...“他的声音低下来,”就像你总说我以前是个只会打游戏的混子,现在你看到的,是我用逻辑和知识堆出来的林川。“
苏晚的呼吸突然乱了一拍。
她盯着他压在自己发顶的手,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皂角香——和上周帮她搬辩论赛道具时一样。“你确实变了。”她轻声说,手指无意识摩挲着他摊开的白皮书,“以前你连月考卷子都能填成选择题全选C,现在...”
“现在我能记住你所有的喜好。”林川打断她的话,声音轻得像是怕惊碎这午后的安静,“你早餐要加双份芝麻糖,咖啡要半糖,辩论赛时紧张就会转钢笔,转七圈准能想出反驳点。”
窗外的风突然大了些。
林川的话被吹得散在空气里,苏晚放在桌角的笔记本“啪”地翻了一页。
她伸手去按,却没注意到最上面那本《神经形态芯片研究》正缓缓往桌边滑——封皮上的烫金字母在光下闪了闪,像极了两人交叠在桌面的影子。
风卷着梧桐叶扑在玻璃窗上,苏晚放在桌角的《神经形态芯片研究》终于不堪重负——封皮的烫金字母擦过林川手背的瞬间,她下意识伸手去接,发顶翘起的呆毛扫过他的下巴。
两人的指尖在半空相撞。
林川的掌心先触到一片温凉。
苏晚的手指比他想象中更纤细,指腹有常年握笔磨出的薄茧,像片轻轻贴着他的蝶翼。
他喉结动了动,正要开口说“我来捡”,却见苏晚耳尖的粉色瞬间漫到脖颈,睫毛急促地颤了颤,连带着银链上的小齿轮都晃出细碎的光。
“啪。”
书砸在地上的闷响惊醒了凝滞的空气。
林川弯腰时,余光瞥见苏晚也弯下腰,发梢扫过他的手背,带着股若有若无的茉莉香——是她总用的那瓶旧款护手霜,他上周帮她搬书时在她书包里见过。
指尖相触的刹那,两人同时顿住。
林川能听见自己心跳声在耳膜上敲鼓,天启突然弹出一行数据流:“目标对象(苏晚)心率112次/分钟,瞳孔扩张0.3毫米,皮肤温度上升1.2摄氏度。”他喉间发紧,鬼使神差地多停留了半秒,直到苏晚轻声说“谢谢”,才手忙脚乱捡起书,书脊撞在桌角发出脆响。
“咳。”苏晚低头整理被风吹乱的刘海,手指把钢笔转得飞快——七圈,正好是她辩论赛紧张时的习惯。
林川盯着那道流畅的弧线,忽然想起天启今早分析她的行为模式时,在“转笔次数与情绪波动”一栏标了颗小红心。
“我说你们俩——”
带着笑意的男声从书架另一侧传来。
王浩抱着一摞数学卷子转出来,镜片后的眼睛弯成月牙,“林大少什么时候改行当护花使者了?刚才那弯腰的姿势,比篮球场上抢篮板还标准。”他故意把“护花”两个字咬得极重,卷子往桌上一放,胳膊肘捅了捅林川的肩膀。
林川的耳尖腾地烧起来。
他抓起桌上的白皮书翻得哗哗响,声音比平时高了两度:“说什么呢,就是帮同学捡本书。”可话刚出口,他就瞥见苏晚捏着钢笔的指节泛白,笔尖在草稿纸上戳出个小窟窿——那是她被戳穿心事时的小动作。
王浩挤眉弄眼地扫过两人:“行啊行啊,朋友就朋友。”他拎起卷子倒退着往门口走,临到楼梯口才拔高声音,“不过明天月考要是考砸了,可别说我没提醒你们。”
苏晚的钢笔“当”地掉在纸上。
她手忙脚乱去捡,发顶的呆毛又翘了起来。
林川望着她泛红的耳尖,忽然想起天启昨天分析他的情绪数据时,“苏晚相关”一栏的波动值比平时高出300%。
他喉间发涩,鬼使神差地伸手,又在半空顿住——这次没敢真的压那撮呆毛。
“那个......”苏晚忽然抬头,眼睛亮得像浸了星子,“下午放学后,实验室的脑电仪空着。如果你......如果你想试试运算模式和人类脑波的契合度......”她的声音越来越轻,最后几个字几乎被翻书声淹没。
林川的心跳漏了一拍。
他想起上周帮苏晚修实验室电脑时,她指着脑电仪说“这东西能测出人最真实的情绪”,想起她蹲在地上捡资料时,银链在灯光下晃出的光。
他刚要开口,午休铃的余音突然从走廊传来——是高三(7)班的下课铃,比其他班早十分钟。
“我去还书。”苏晚猛地站起来,把书往怀里一抱,转身时带倒了椅子。
她蹲下去扶椅子,发梢扫过林川的手背,和刚才捡书时的触感重叠在一起。
林川望着她匆匆消失在楼梯口的背影,忽然发现自己掌心还残留着那片温凉。
夜色漫进林川的卧室时,他正趴在床上翻白天的笔记。
月光透过窗帘的缝隙,在《人工智能发展趋势白皮书》上投下一片银霜,书页间夹着张便签,是苏晚的字迹:“明天月考,别紧张。”
“检测到强烈情感波动。”天启?声音在意识海里响起,数据流如星轨般盘旋。 林川指尖一顿。
他想起下午在图书馆,苏晚说“如果你想试试”时,眼尾那颗小痣随着笑意在动;想起她弯腰时,银链上的齿轮轻轻撞在桌角,发出和辩论赛那天一样的轻响。
天启的数据流突然弹出一行字:“目标对象(苏晚)今日提及‘林川’次数17次,高于日常均值230%。”
他翻身望着天花板,喉间溢出一声低笑。
手机屏幕在床头柜上亮起,是苏晚发来的消息:“明天月考,数学最后一题可能考概率,记得看《人工智能白皮书》第12章。”他盯着屏幕上的**看了三秒,突然翻身下床,从抽屉最底层摸出个木盒——里面是他攒了三年的游戏卡带,上周刚决定捐给孤儿院。
“天启。”他轻声说,“如果有一天,我想守护一个人......”
“需要更强大的预判能力。”天启的数据流突然变得柔和,“情感共鸣值每提升10%,预判时长增加2分钟。”
林川望着窗外的夜色,忽然想起图书馆落地窗外晃动的树影——他当时以为是风,现在却觉得,那影子的轮廓像极了某个人的侧脸。
江宇轩缩在图书馆二楼的消防通道里,手机屏幕的冷光映得他脸色发青。
镜头里,林川弯腰时的背影和苏晚泛红的耳尖被他剪进同一段视频,背景音乐是上周林川在篮球场被他绊倒时的哄笑声。
“林川。”他捏紧手机,指节泛白,“你以为改头换面就能抢我的东西?”
窗外的月光被乌云遮住,他的影子在墙上拉得老长,像道择人而噬的暗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