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宴无好宴,敲打立威

三日后,云溪县县衙后堂,摆开了十余桌宴席。

南部各县的官员几乎悉数到场,县令、县尉等大小官员济济一堂,脸上都带着几分拘谨和敬畏。各大家族的话事人也来了不少,大多是些中小家族,态度恭谨,显然是被前几日黑风寨的下场震慑住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渐渐活络了些。

赵珣端着酒杯,目光扫过众人,朗声道:“诸位,此次本世子南下,一来是为父王分忧,整顿南部盐务与赋税;二来,也是想与诸位好好亲近亲近。青州南部向来富庶,若想长治久安,离不开在座各位的同心协力。”

他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温和:“前几日黑风寨之事,也是无奈之举。那些盐枭为祸一方,残害百姓,本世子身为靖安王世子,岂能坐视不理?还望诸位海涵。”

这番话给足了众人台阶,既点明了自己的目的,又表达了“合作”的意愿。

不少官员和家族话事人连忙起身敬酒,纷纷表示支持世子爷的举措,愿为王府效力。

赵珣一一回应,对那些态度积极、言辞恳切的官员和家族,多有勉励,甚至当场许诺,只要他们尽心办事,将来必有重赏——这是拉拢。

而对那些眼神闪烁、言辞敷衍的,则只是淡淡点头,不多言语,态度冷淡——这是敲打。

李参军和王主簿在一旁作陪,将这一切看在眼里,心中暗自咋舌。这位世子爷年纪轻轻,手段却如此老练,恩威并施,将这些老油条拿捏得恰到好处,与传闻中那个懦弱平庸的形象判若两人。

宴席过半,赵珣目光微顿,看似随意地问道:“听闻南部三大家族,张、刘、王,势力雄厚,为本州支柱。今日设宴,怎么不见王家的人?”

席间瞬间安静下来,不少人眼神微妙地看向主位上的赵珣,又偷偷瞥了一眼坐在不远处的张家和刘家的话事人。

张家来的是家主张承宗,一个五十多岁的老者,面色红润,眼神精明。刘家来的是少主刘峰,三十出头,气焰有些盛,但在赵珣面前也收敛了不少。

听到赵珣问起王家,张承宗端着酒杯的手顿了顿,随即笑道:“回世子爷,听闻王家主近日偶感风寒,卧病在床,实在无法前来,特意让老夫代为向世子爷告罪。”

刘峰也附和道:“是啊世子爷,王家主确实病得不轻,想来并非有意怠慢。”

赵珣看着两人,脸上忽然露出一抹笑容,语气轻松地摆了摆手:“哦?原来是这样。那倒是本世子多虑了。既是卧病在床,那便让他好生休养,不必急于一时。”

他说得轻描淡写,仿佛真的毫不在意,甚至还关切地补充了一句:“回头让人送些药材过去,算是本世子的一点心意。”

张承宗和刘峰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疑惑。这位世子爷……就这么算了?

按他们的预想,以赵珣前几日的雷霆手段,王家无故不来,必然会龙颜大怒,至少也会斥责几句,可他却表现得如此“大度”?

只有赵珣自己知道,他心中在想什么。

无故不到,这是赤裸裸的挑衅,是没把他这个靖安王世子放在眼里。真以为躲起来就能了事?

越是表现得无所谓,接下来的雷霆一击才越让人胆寒。

他要的不是在宴席上发怒,那太便宜他们了。

“既然王家主抱恙,那我们继续饮酒。”赵珣端起酒杯,笑容依旧,“来,诸位,干杯!”

众人见状,也只能压下心中的疑惑,纷纷举杯响应,宴席的气氛似乎又恢复了之前的热闹,但很多人心里都清楚,平静之下,已是暗流汹涌。

张家和刘家的人,酒喝得也有些不是滋味,总觉得这位世子爷的笑容背后,藏着什么让人不安的东西。

宴席结束后,官员和家族话事人陆续离去,离开县衙时,不少人都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门口那早已处理掉、但仿佛依旧残留着血腥味的位置,心中对赵珣的敬畏又深了几分。

县衙内,赵珣屏退众人,独自一人站在窗前。

“王家……”他低声念着这个姓氏,眼神渐冷,“敬酒不吃吃罚酒,那就别怪本世子不客气了。”

他转身对候在一旁的护卫队长吩咐道:“去,让李参军立刻彻查王家在南部各县的产业,尤其是盐田和商铺,看看他们欠了多少税银,有没有勾结盐枭的证据。记住,查得仔细些,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属下遵命!”护卫队长领命而去。

赵珣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在王家所在的位置——清和县。

“先拿王家开刀,杀鸡儆猴。”他眼中闪过一丝厉色,“我倒要看看,是你的骨头硬,还是本世子的刀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