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学规矩
“若不是担心公主,竟然没想到会看到这样一出好戏……咳咳咳!”
李晏言辞犀利,直指在场众人,但气势还没怎么起来,整个人又开始咳嗽了。
好机会,阳昭棠摆脱了难缠的张家夫人,转身走到李晏身侧,同时伸手轻轻拍了拍李晏后背。
“殿下这几天身子都不好,还要殿下为我的事情操心……”
“你我已经成婚,咳咳,公主不要这么说。你我现在就是一体的。”
李晏再次咳嗽两声,“大哥,事情我已经知道了,既然丽妃娘娘和小妹妹身子不好,赶紧请医用药才是最关键的。无论大人小孩,生病都是拖不得。”
太子已经让人搬来椅子,“老三,你身子弱,快坐下。”
李晏隔着衣袖拉着阳昭棠的手,自己坐下后手还没有撒开。
“大哥,我和昭棠公主双双肩负两国的责任,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但若是强行将一些事情关联到一起……对我二人不公平,尤其是对公主不公平。”
有病人在,李晏这病一直以来都是不能过于激动,怕刺激到李晏,其他众人都不好再说什么。
“老三一直生病,别为这种事情操心了。”太后位置靠里,此刻语气微弱,说话声音没有那么大了。
“祖母关心,李晏非常感激,只是宫里扣下了我的妻子,我要接她回去。”
太后沉默片刻,似乎还是在挣扎,“老三说得对,不管如何,现在先救治小公主,天象也好还是其他什么也好,先看病。”
“至于昭棠公主,”太后的语气里还是带着一丝鄙夷,“既然嫁到我们东邺,还是要遵守东邺的规矩。老三身子不好,要静养,公主这么个风风火火的性子,也没办法照顾好老三。就让公主在宫里住一段时间,了解咱们东邺的规矩才是。”
“这不合适吧……”李晏抓着阳昭棠的手捏紧了一下。
“没什么不合适的,公主既然张口礼仪、闭口道德,那就先遵循孝道吧。每个媳妇都进宫学过一段时间,公主也不例外。”太后最后这些话语不容拒绝。
阳昭棠拍了拍李晏的手,笑着点点头,“殿下不必忧心,太后说得对,确实应该多学习才是,在宫中能贴身伺候太后、皇后还有德妃娘娘,是我做媳妇的本分。未来就辛苦各位娘娘照拂了。”
这是好事,在外面并不安全,毕竟有人还虎视眈眈明着要杀自己。
脖子上有原来的昭棠公主送的护身符,能保自己不死,虽然现在这样说好像有些对不起原主的辛苦努力,但在皇宫中,被暗杀的几率还是会小不少,估计这护身符也派不上用场。
在皇宫内,阳昭棠就不信了,背后的人还能下手?
“那,我把公主的丫鬟送进宫来……”
“宫中什么都有。这宫中的下人多的是。”太后很明显已经有些厌烦了,撂下一句训斥就直接走了。
其他人也不好再说什么,太子招呼着其他人也都离开了。
德妃向自己儿子保证,“放心,我那里有住的地方,一定把昭棠公主照顾好。”
这婆婆人还挺好,不知道是因为什么,不需要应对一个婆婆,没有婆媳矛盾,只需要针对太后还是比较轻松。
“元瑛这段时间不在宫里,昭棠公主到我那里去,跟你妹妹的标准是一样的。”
元瑛是德妃的小女儿,本名李韧,封号为元瑛。
李晏这才算是放心了,又稍微缓了缓,“公主,你在宫里还是要小心,切不可像今天这样当面跟太后硬碰硬。”
李晏压低声音,“太后家里的手段还没放出来,刚才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她不好发作,但之后就不好说了,我还是会把你那个身手不错的丫鬟送进来,万事小心,多跟我母亲说说。”
阳昭棠点头,这位德妃娘娘的家族是京城名门赵家,算是有身份。或者应该说,现在的皇后、孙贵妃还有德妃,他们三人的家族实力都很强。
别看那太后一直说皇后是乡下来的,但那所谓的乡下只是非京城罢了。
“啊,三爷,”阳昭棠上前,解下腰上一块配饰,“你把这个给流霞她们三人,她们一看就知道。”
“好。”
就这样,在这样凑巧的机缘下,阳昭棠再次跟着德妃回到了含翠宫。
皇后派的人已经到了。
“皇后娘娘还在盯着丽妃那边,让小的先给公主送来一些生活用品。”
“娘娘操心,这段时间娘娘务必保重身体。”别人对自己好,阳昭棠自然要报以同等的回馈。
“是,感谢公主关心。”来传话的姑姑没多说什么,很快就走了。
含翠宫的人没预料到公主的突然长住,一开始还有些仓促。
不过,一阵忙碌后,也算是给阳昭棠收拾出了一间能住的地方。
“母妃,请问,元瑛公主?为什么不在宫里?”
上次来含翠宫的时候,只在正厅坐了坐,今日能有机会到后院,德妃给昭棠指了指自己女儿的屋子。
德妃听到这里,整个人泄了气,“说到这事,都要怪太……那个老虔婆。”
阳昭棠有些惊讶,这段时间跟德妃接触下来,德妃明明是个比较稳重圆滑的人设,竟然会口吐不雅之词,“娘娘……”
“哦,咳。”德妃也意识到失言,赶紧用手捂住嘴巴,“咳,元瑛还有她二姐怀玉,两个公主到西山尼姑庵去上香祈福了,说是为国祈福,太后安排的,两位公主没出嫁,让她俩去更好……”
这一届东邺的皇帝,在登基之前就有不少孩子,女儿一共有三个,长女先前就已经出嫁了,余下的两个女儿如今十二、三岁。
说实话年龄都不太大,正是需要母亲的时候,德妃不满意也是正常的。
“公主什么时候回来呢?”
“他们每次去都要三个月,他们是七月二十就出发了,还要一段时间才能回来。”
“一个月前就不在了?没参加三殿下的婚礼?”
“可不是么,哪有这样的道理。你不知道,上一年冬天长,结果还是让两个丫头冬天去寺庙,太后还不让我和孙姐去照顾她俩。”
孙姐就是孙贵妃,能看得出,这位皇帝的两位嫔妃互相之间称呼没那么讲究,还是沿袭先前没进宫的习惯。
“公主,太后那人可会折磨人了,你要小心。可惜了,严嬷嬷在晏儿府里抽不开身,这么多年,她帮了我不少,幸好多年前那次来了京城,从敬贤会上找到她。”
“这件事严嬷嬷跟我说过。”阳昭棠也同样想到了此事,还有些印象。
“咱们原来也没想过圣上会即位,好在严嬷嬷她做事周全,两年前刚来的时候手忙脚乱的。老三第一个开府,没有严双不行……”
后面德妃还在絮絮叨叨说着自己的不容易,当然也包括他们进宫这两年来,太后曾经用过的各种手段。
从德妃后面絮叨的话语里,阳昭棠听到了些个关键信息。
太后脾气不好,但是对于小辈们,姑且还算是把孩子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两位公主虽然说去尼姑庵,但在尼姑庵那边专门交代了两位公主不吃素,公主的饮食是在尼姑庵旁边的农户专门制作的。其他生活条件方面也没有过于苛刻,甚至还配了女学的师父,教两位公主读书识字。
另一个关键信息就是,太后出手很大方。
“咱们毕竟是从外地过来的,平时生活靠的就是封地的产出和自己的嫁妆,刚进宫的时候,太后身边的姑姑们故意在我们面前嘲讽我们的衣服料子质量不好。太后身边就算是一个宫女穿的料子带的首饰都比我们要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