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目着南方

接下来,阮浪说的消息,在朱祁镇看来,多少就有些无关紧要,不是什么有用的消息。

倒是能看出来,阮浪确实没有欺骗朱祁镇,关于大明南方几个国家,能探知到的消息比较有限。

“唉!这些家伙在间谍方面的工作下的功夫,绝对不会比大明少,想要知晓什么机密,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朱祁镇叹息一声,暗自说道。

谁都知晓大明有锦衣卫和东厂,他们自然就会有防备的心思。

况且,作为后世之人,更是非常清楚消息的重要性。

有情报,才能有机会做出恰当的决定。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依靠的不就是情报。

“陛下,奴才这就安排下去,让手下人加紧探查消息,一定能打探出来一些让陛下您满意的消息。”阮浪看着朱祁镇的面色不对,想着是他对消息不满意,当即就说道。

朱祁镇闻言,轻轻摆摆手,直接就拒绝这样一种提议,“不用了,时间上已经有些来不及,大明不日就会对他们出。”

当然,这还就是其中一个理由,另外一点则是,朱祁镇不想要白白损失西厂的人手。

现在,阮浪说是要去探查消息,紧急情况下,必然就会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

比如,让西厂潜伏的人员,冒险去探查一些机密的位置,从而获取可能有用的消息。

这般操作,确实能有机会让朱祁镇获取到许多没有想到的消息,却必然会带来巨大的伤亡。

像是无头苍蝇一般行动,谁知道会遭遇什么危险,会死伤多少人才能有一点收获。

这么一些东西,那都是不可预测的事情。

而在拒绝后,朱祁镇收回目光,转而将视线放在身后摆放的地图上。

有西厂的帮助,地图被不断完善,不只是大明周遭的国家,还有城池和村庄以及地形的情况。

打仗,讲求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以当下朱祁镇的实力,还难以改变和精准预测,基本就不在考量的范围内。

人和则算是士兵的素质等情况,非常重要,很多战局双方的天时和地利都是均衡的,就必须要比拼军队的素质。

地利,修改地形是一件大功夫,战争的时候,敌人也绝对不会给修改地形的时间。

相反,敌人必然还会找机会,控制这么一些有利的地形,为自身赢得战斗谋求机会。

而大明一方在知晓地形后,自然就能针对性的做出来一些事情。

盲目的冲山跨河,那绝对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不知晓前方有什么峡谷等等,一样是危险的事情。

知晓每一处的情况,领兵打仗的将军,才能针对性制定出来策略,以达成战争胜利的结果。

南方五国,昔日作为大明的疆域,有大量相关的情报,绘制出来的地图相比于中亚等地就更加详细一些。

朱祁镇一路从凤阳看到福州,最后到阿瑜陀耶,马六甲。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火山三石偌大的南方,拥有足够庞大的人口和可耕种的土地,绝对是大明最合适的征伐目标。

“若是可以的话,在将南方领土收回来后,倒是可以选择对东南半岛出手。”朱祁镇看着已经被唐国占据的东南半岛,同样十分眼馋。

中原王朝与中南半岛之间,交流实际上还是比较多,若不是由于云贵高原的地形影响,以及这里的土司一直未能彻底臣服中央,指不定中原王朝早就将整个中南半岛拿下。

可惜,历史没有必然。

若是辽东地区能一直在中原王朝手中,高丽地区也必然会成为中原文明的一部分。

但是,燕云十六州都未能保住,更不要说是辽东。

大越之地,中原控制不住,很大程度也是云贵的影响,在水师不够强大的情况,运送后勤和兵马,就只能从广州出发,翻阅层层山脉的阻隔。

征伐难度大,大明自然就早早将大越给放弃,劳民伤财,还能难以进行控制。

一旦大明没有强大的水师,想要维持住大越的领土,就会非常困难。

“这些都是大明永乐皇帝打下来的领土,应该可以说自古以外就是大明的领土。现在,领着大军去将其给收回,倒是非常合理的事情。”朱祁镇就这样美美想着。

之后,朱祁镇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直接就将北方和西方边疆地区的习明朗和谷志诚召集回来。……

之后,朱祁镇没有丝毫停歇的意思,直接就将北方和西方边疆地区的习明朗和谷志诚召集回来。

至于荣兴言,则被安排在西域防守帖木儿帝国,与十万大军一起驻扎在西域。

实在是帖木儿帝国比较强大,没有什么强大的将军带领军队进行驻扎,朱祁镇是无论如何也难以放心下来。

荣兴言作战比较谨慎,只要求其守住城池,倒也不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

火山三石更是推出选侯制度,将分权推向极致。

就算是哈布斯堡家族,独揽皇位数百年,依旧未能彻底解决内部分权的问题。

朱祁镇回忆的时候,不免就想到先前在聊天区看的西方消息。

那边的战争远比东方更频繁,大鱼吃小鱼进行到极致。

一些比较大的国家,也早早就崭露头角,估计不会有很长时间,就会进入到几个大国互相限制的局面。

“法兰西王国,苏格兰为主导建立的阿尔巴帝国,以及南德地区新生的普鲁士王国,还有巴伐利亚王国,奥地利匈牙利联合王国,波兰立陶宛联合王国,卡尔玛大王国……”朱祁镇在一张空白的地图上,将西方一些国家给描绘出来。

可惜,西方那些家伙开始不在聊天区透露消息,对他们的情况还是停留在上一次。

如今,过去几个月的时间,谁知道会不会有什么新的变化。

在回忆一番后,朱祁镇就没有继续去思考,西方的事情并不能对朱祁镇造成多么大的影响,自然就没有什么必要去一直关注。

也就是在朱祁镇写写画画的时候,谷志诚和习明朗赶回来,正在宫殿外求见。

“速度还挺快,就让他们进来吧!”朱祁镇倒是并没有多说什么,直接就招手让太监将人带进来。

很快,两人就穿着一身轻甲出现在朱祁镇面前。

甲不离身,这乃是大明军队的规矩。

就算是长途行军,也必须要保证身上有一件轻便的锁子甲。

当然,规矩自然就是朱祁镇确定。

古往今来,甲胄的变化很大,很早开始的时候,甲胄就是胸甲,甚至于春秋战国多数是皮甲。这个时候,自然就是一直穿戴甲胄,避免被敌军偷袭。

后来,铁甲的出现,防护能力增强,却也导致重量不断增强。

有铁甲在身,中原王朝对草原游牧的战争中,占据有极大的优势,一汉当五胡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

可铁甲的重量,导致长途行军的时候,穿戴行军基本不可能。

一身厚重且不透气的甲胄,冬冷夏热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或者刷新页面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