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吐露心扉

赵云和甄宓对老丈和妇人一再表示感谢,目送两人各自回屋后,赵云和甄宓又在矮桌边坐下。

“子龙兄,小妹在这里以茶代酒,敬你一杯,两次救命之恩,无以为报。”甄宓举起茶杯一饮而尽。老汉和中年妇人走后,甄宓才从这半天来的紧张中真正放松下来,首先想到的就是对赵云的救命之恩郑重感谢。

不过,甄宓的这一举动,却让赵云颇有些不自在,忙起身回道:“保护少夫人安全,是在下职责所在。让夫人受惊,是在下失职,岂敢居功。”

见到赵云的拘谨,甄宓却好像更放松了似的,说道:“子龙兄,坐,对你是职责,对我就是救命之恩,之间轻重,小妹终生不敢忘。四年前,如果不是子龙兄相救,我姐妹当时就要命丧贼手了。”

赵云不知道说什么,只是挤出尴尬的微笑,表示不敢当。甄宓向他道谢还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甄宓对他自称小妹也让他着实没有想到,他实在有些不敢当。

甄宓好像看出了赵云的诧异,笑着说道:“显奕在信中说,他对你以兄长相待,让我也要视你如兄长。其实早在四年前,虽然只是匆匆一面,我就把你看作最可信赖的兄长了。没想到我们还有今天这样的缘分。”

赵云再次拱手,说道:“少夫人如此说,在下实在不敢当。二公子对我厚待有加,已让我十分惶恐。”

甄宓用手轻捋着鬓角一绺散下来的秀发,对赵云说道:“显奕对你由公及私,既是敬佩也有期待,而我对子龙兄则全是感恩、亲近之意,不掺其他。所以对我不必如对显奕一般拘谨。害得兄长不自在,可是小妹的错了。”说完,甄宓向赵云抿嘴微笑,作出一般少女娇美的神态。

甄宓的话确实说到了赵云心里。他领受袁熙的厚待,是需要时刻准备付出回报的。而甄宓的亲近则是对他两次相救的回报,自然可以更加欣然地领受。不过,甄宓并不是一般的少女,甚至也不是一般的富家女眷,而是袁二公子的夫人,所以这关系又不那么简单了。

“少夫人的好意,我十分感激。但就如夫人所说,之前所做,对于我来说都是职责所在,所以不能居功,也不敢居功。”话还是这些话,赵云却也努力摆出轻松、平和的神态,进行回应。

赵云看着甄宓秀美的面容、真情的表白,心里也不禁生出几许亲近的暖意,但摆正自己的位置、严守自己的职责,是时刻不能忘,也不敢忘的。

“子龙兄,刚才老丈说的百姓疾苦,我也感受颇深,尤其是经历了四年前和今天这两次山贼劫持。你说这世道何时才能够安稳,老百姓的苦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有一个头啊。”甄宓见和赵云的情谊已经表达到位了,便转入新的话题,想从多方面了解赵云。

赵云经过甄宓的一番甜言细语,虽然嘴上客气,但心里不自觉中真的有几分以兄长自持了,顺口说道:“现在天下纷乱,诸侯割据。我想需要有一位德才兼备、文治武功俱佳的人物,秉持忠义,振臂高呼,聚民心、招贤才,扫平天下,让国家回归一统,人民才能过上安稳幸福的日子。”

寄希望出现贤君明主来挽救大汉危亡、实现国家复兴,是赵云这个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平民子弟,当时在心中始终思之念之的光明途径。在这里,赵云将自己的内心想法,坦诚地说给甄宓,潜意识里已经把她当作一个知心人了。

甄宓听了赵云的话,也觉得颇为有理,但又想到赵云给这个人设定的标准也未免太高了些。要德才兼备,要文治武功俱佳,还要能秉持忠义,这也太难了吧。便接着问道:“如今各地诸侯纷争,以子龙兄观察,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这样的英雄。”……

甄宓听了赵云的话,也觉得颇为有理,但又想到赵云给这个人设定的标准也未免太高了些。要德才兼备,要文治武功俱佳,还要能秉持忠义,这也太难了吧。便接着问道:“如今各地诸侯纷争,以子龙兄观察,什么样的人能成为这样的英雄。”

赵云说:“我想应该出自皇室宗亲,或是世家大族,总之是要有威望、有能力、有胆识、有忠心。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颗忠君爱民之心,这样的人得势,人民才能有好日子过。”

赵云的话还是比较含糊,甄宓继续追问道:“那子龙兄觉得袁绍将军能当此大任吗?”

“我看难说,”赵云脱口而出,立马就发现失言了,但话已经出口,只能接着说下去,赵云可不想在这样的问题上让甄宓看轻自己,“依我这段时间的观察,袁绍将军恐怕难当此大任。他虽然四世三公,名满天下,表面上礼贤下士,待民如子,但实际上看重神明甚过仁政,亲近权贵胜于百姓。如果世道没有崩坏,他如此做也问题不大,但现在要救大厦于将倾,扫平割据归于一统,就比较难了。”

听了赵云如此说,甄宓确实有些诧异,诧异于赵云的直言,也诧异于他的真见。不过这也让甄宓对赵云有了更深认识和更多钦佩。

见甄宓诧异表情,赵云只当说话惹得甄宓不高兴了,赶紧说道:“在下胡乱说话,还请少夫人恕罪。”

甄宓又露出亲近的笑容说道:“兄长,怎么又见外了,咱们这只是兄妹闲谈,出你口入我耳,显奕我也不会说的。对了,这段时间接触,你觉得显奕为人如何。也帮妹妹把把脉,看我夫君未来能有多大出息。”

赵云听了甄宓前一句还挺舒服,听后一句怎么就像嘲讽呢,一时语噎,不知如何接下去。

甄宓见状,说道:“那我先说,你帮我分析分析如何?世上夫妻多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我和显奕拜堂前都不曾见过一面。那时候只知道他是渤海太守的儿子,后来才知道他父亲还是讨董联盟的盟主,是这个乱世里的风云人物。这也就注定我以后的日子不能平静了。不过到了袁家,我也暗自庆幸,显奕还是比他大哥、三弟都要顺眼些,不管是对我,还是对其他人都表现得谦和有礼,我们日子过得也还顺心。但想到这乱世,我不禁为他,也为我的未来担心。看他也想成为这个乱世的弄潮儿,但总觉他有些志高而力不逮。别说争雄天下了,就是和他两兄弟相斗,恐怕也难有胜算。兄长,你是否也有同感。”

甄宓这一大段话,确实让赵云感觉她是在吐露真心了,心里也就舒服了很多,不再纠结于自己刚才的失言。

“少夫人,有些过虑了,二公子谦和有礼,谋略深沉,虽然暂时势力比较单薄,只要假以时日,持之以恒,必能有一番大作为。况且有少夫人从旁辅助,不愁不能行稳致远。”赵云对甄宓说道,并显出恳切的表情。

甄宓笑道:“我和你说心里话,你却拿话搪塞我,不过有你在他身边帮忙,我也就能多放心些。时候不早了,你我都抓紧休息一下吧,明天还要早些赶路呢。”

“少夫人放心,我估计,最迟明天早上就应该有郡县的救兵找到附近了。到时候我们就安全了。”赵云说道。

“多来些兵自然好,但重要的还是有兄长在身边,我才安心。这一天真是凶险、狼狈,不过能和兄长在这农舍里说些心里话,却也让我觉得这是很愉快的一天。”甄宓笑着对赵云说,然后起身拿起一盏油灯进了里屋。

赵云起身送走甄宓,自己又坐回原处,回想刚才的谈话,回想这一天的遭遇,回想到邺城的经历,回想学武归家以来的种种,不禁又是一番人生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