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唐人馆
很难想象,长安城里竟然还有这种地方。繁华的街道仿佛和这里隔绝,一条幽长的过道,把这个小小的饭店和外面的盛唐隔绝。让人感觉到有一丝恐怖的气息。不过这种气息在江鱼看来并没有什么。因为里面传出的举杯换盏声音如此强烈。
小过道里并没有多少行人,这里居住的百姓本就不多。脚下的积雪因为地面上的灰尘而变得发黑,看的出来这里的主人并不会用心打扫积雪,脚下被清扫的痕迹虽然被行人踩踏的变了样子。然而本就狭窄的过道里走两步就会出现的黑雪堆让这个萧瑟的地方顿时有了一些寻常人家的意味。
江鱼不在乎,他在乎的是这种地方要么进去后会变得富丽堂皇,是京城大官们藏污纳垢的地方,要么就是很便宜的让他以后可以经常来的小场子。无论是哪一种,对江鱼来说都是没有什么坏处。旒歆跟在后面亦步亦趋。两只手稍稍提着衣服。
一个已经破了三个洞,边幅也完全开裂的竹帘根本不挡风却依然被当做唯一的挡风工具孤零零地挂在门上。
门上的牌匾用一种很清晰的书法写着“唐人馆”三个大字。不过因为年久失修的缘故这牌匾也变得破旧不堪。而且上面积满了灰尘。
江鱼提起帘子和旒歆一起走了进去。
这里面和江鱼在门外想的还是不一样。这里面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饭馆。小小的饭馆里面因为人多而且中央一个烧着大大的火炉所以温度很高。一些光着膀子肚皮的大爷们围着炉火扇扇子。江鱼二人刚进来就走店小二上来询问他们要点什么。
江鱼根本不知道这里有什么,只是想着只要是个饭馆便肯定会有面有饭,便要了两碗简单的素面,虽然是真的囊中羞涩,但素面也有独特的风味也是真的。
饭店里有很多人,几乎每一张桌子上都摆满了汤汤水水的碗碟,还有很多喝的差不多的酒瓶。一眼扫过去,窗户底下的一张桌子却干净的有些异常。
二人艰难的绕过人群,江鱼对他们的谈话一半听得懂一半听不懂。大概也就是拉个家常。窗户后面竟然是一个小巧别致的院子,在这样拥挤的地方能有这样的一个小院子实属不易。而靠近窗户的地方,赫然有一树梅花。
“真是不寻常,想不到这长安城里还能有开的这样好的梅花。”江鱼细细看着梅花,对旒歆说道。
“可怜啊,这梅花无惧风霜,凌寒独开,穷尽一生却只能把满腹芳香留在如此肮脏之地。”
说话的是一个男人,江鱼寻声看去,后面的桌子前坐着一个书生模样的年轻人。这年轻人戴着唐人都喜欢戴的白帽,只看脸就能看出他满腹才华。不过此刻他的脸却已有三分醉意。
此刻,他也正盯着梅花细细品味。
江鱼从他的语气中听出了浓浓的惋惜之意。重新转过头来看着窗外的梅花,却发现不知何时有微风乍起,梅花在微风中显得有些凌乱。从房顶飘落的雪花犹如白色的丝巾一般盖在这树墨梅的身上。墨梅的花瓣上顿时出现的无数斑白。
“花开四季,天道轮回,万物有万物的生长规律,梅花开在冬天,冬天感谢梅花的绽放,梅花也当感谢冬天的清霜。”旒歆看江鱼没有接话,便转过头对书生解释道。
江鱼听了不由得暗自咂舌,这补天阁弟子当真了不得,随口一说便是锦绣文章。这里面的大道理自己却是闻所未闻。
书生闻言,呵呵一笑,竟站了起来。他往外走出一步,环视四周,再次开口道:“万物生长,自有规律这是不假,然天下众生熙熙攘攘,凭什么桃花三月梨花四月,享受春机一气勃发,而梅花只能等待北风呼啸,狂雪纷飞的时候才能散发幽香。”
书生语气豪迈,字句壮丽,落地有声。引得周围客人不断看过来。
这是一个偏执狂,江鱼最终为他下了定论。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是江鱼自小就明白未经人苦不劝人善的道理,知道这书生肯定有不如意的地方。
“你说的真好,我没读过书,但是你说的让我听得很舒服。我也觉得太不公平。”
对待偏执狂,没有必要和他硬刚,只要顺着他走就会皆大欢喜。江鱼不会舞文弄墨,但是从小在山上打猎是的经验告诉他这样做是对的。熊瞎子浑身力气,没有任何猎人会蠢到和熊瞎子硬碰,有经验的猎人会顺着熊瞎子的方向不断诱惑,让它筋疲力尽然后捕捉。
书生对这样的话显然感到很满意。他认为自己的话对江鱼产生了影响。这才会让江鱼说出和这个女子完全不同的话。
然而周围的客人很快就对这里和他们并不相干的话题失去了兴趣。继续着他们的话题。
屋子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即使是坐在窗户底下的江鱼也感到一丝不适应。江鱼顺手打开窗户。冷风瞬间就吹了进来。身上的汗一下子被吹干。
年轻人显得有些兴奋,慷慨激昂,江鱼回过头看了一眼书生的桌子。上面摆着三个空荡荡的酒瓶。原来是醉了。
喝过酒的人不能吹风,这是一代一代老人口中流传的老话。这种无关紧要的老话后面有着相当的道理。比如现在。
原本书生就有三分醉意。说起话来慷慨激昂。江鱼开窗书生被这冷风一吹一下子就醉了八分。
只见书生从腰间抽出一把白扇,自顾自的挥了两下。左手指天。身形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地往外走去。一路上碰的桌子椅子栽倒一片。嘴里高声念出一首诗来。
“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孤高绝傲,意境不凡。此人心中自成一方世界,在他的世界里,他俨然是独断万古的主宰。这样的人,恐怕不只是一个醉酒的书生。”
旒歆看着书生离去的背影,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唐人尚武,这是上千年流传下来的人文信仰。不过唐人在文学方面却也不是没有造诣。只是唐人太过于崇尚武力而把文学的光辉盖住了。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唐人简直就是做诗的天才,无论庆国还是晋国,又或者是缺少文字教养的荒原土著,对于唐国的诗人和唐国的诗歌都耳熟能详。甚至每年都会派人来唐国学习。
书生掀起竹帘,竟直接摔了出去。不过江鱼并没有听到摔落的声音。抬起头往门口看去。江鱼才看到一个中年人接住了将要摔倒的书生。这才让书生免了摔伤之苦。
店小二这才匆匆端了两碗面放到江鱼面前。手中抹布利索的在桌子上来回擦了两下。然后转身去迎接中年人。
中年人还带着两个半大的孩子。
小二把这对中年人和小孩带到书生刚坐过的桌子前。卖力的把桌子上的酒瓶酒杯收拾起来。中年人问小二道:“小哥,刚才那书生模样的是什么人啊?”
小二一边用力擦桌子,一边给中年人解释道:“您问他啊,听说他姓黄,单名一个巢字,据说是从外地来京城投靠亲戚的,好像也是今年参加补天阁考试的考生,颇有才华,只是人太过偏激。”
这时又有人进店,店小二连忙收了抹布跑过去接客。
原来叫黄巢。江鱼在心里默念一声,抬头看了看窗外的梅花,梅花在风雪中依然挺立如故。呼啸的北风穿堂而过,将梅花的幽香带到江鱼的鼻中,闻一闻,似乎真的很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