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乡村“小会计”
正月里的悠闲日子没过几天,姜家坳的生产队就开始为上年度的年终结算忙碌起来。这是一年中最繁琐、也最牵动人心的事情。全队几百口人,一年的工分、口粮分配、往来账目,都要一笔笔算清楚,关系到每家每户来年的生计。
生产队的会计姓王,是个五十多岁、戴着老花镜的瘦小老头,村里人都叫他王会计。他一个人趴在队部那张破旧的长条桌上,面前堆满了厚厚的、各种纸张钉成的账本、密密麻麻写满数字的表格和一沓沓皱巴巴的票据。煤油灯的光线昏暗,王会计眉头紧锁,算盘珠子拨得噼啪作响,不时停下来,用指甲划着纸上的数字,嘴里念念有词,额头上急出了一层细汗。几个小队干部和心急的村民围在一边,七嘴八舌地询问着,更添了几分混乱。
“王会计,俺家今年的工分总算出来没?咋比去年还少了几分?”
“老五,你先别急,没看见正算着嘛!”
“这笔买化肥的账,条子好像对不上啊……”
“哎呀,这账目太乱了,头都晕了!”
凌霜正好去队部帮姜大伯拿东西,看到这焦头烂额的一幕。她站在门口犹豫了一下。她在大学里刚接触会计学原理,虽然只是皮毛,但那种清晰的借贷记账法和逻辑思维,让她觉得眼前这种混乱的、近乎流水账的核算方式效率极低。
“王爷爷,要不……我帮您打打下手?核对一下数字?”凌霜走上前,轻声说道,语气带着试探。
王会计抬起头,从老花镜上方看了她一眼,抹了把汗:“霜丫头啊?你……你会算这个?” 他有些怀疑,毕竟凌霜还是个学生娃。
“我在学校学过一点记账的方法,帮您把数字誊抄清楚,核对一下,兴许能快些。”凌霜没有夸口,说得实在。
旁边的小队长姜铁柱正愁人手不够,连忙说:“好啊好啊!让霜丫头试试!咱村的大学生,肯定比咱们这些大老粗强!”
王会计将信将疑,但还是让出了一个位置,把一叠最乱的、记录各户日常工分的草稿纸推给她:“那你先帮我把这些工分登记到总账上,按户头誊清楚,可别抄错了数!”
“哎,您放心。”凌霜点点头,搬了个小凳子坐下。她没有急着动笔,而是先快速浏览了一遍那叠杂乱无章的草稿纸,上面是各小队记工员用各种笔迹、甚至还有符号记录的出工情况。她深吸一口气,拿出自己随身带的铅笔和一本空白的练习本。
她没有像王会计那样直接往总账上誊抄,而是先在练习本上重新设计了一个简单的表格,横向列出日期、工种、工分标准,纵向按户主姓名排列。然后,她开始一丝不苟地将草稿纸上的信息归类、汇总,再填入表格。她的字迹工整清晰,数字书写规范。遇到模糊不清或者明显有疑问的记录,她会标记出来,集中询问王会计或旁边的小队长。
起初,王会计还不太放心,时不时探头看看。但很快,他就发现凌霜做事极有条理,速度虽不快,但一步一个脚印,誊写出来的账目清清楚楚,一目了然。更让他惊讶的是,凌霜在汇总时,心算能力很强,偶尔还能指出原记录中一些明显的计算错误。
“王爷爷,您看这一笔,张三家挖沟三天,按标准应该是9个工分,这里记成了12分,是不是记错了?”凌霜指着一处记录问道。
王会计凑过去仔细一看,拍了拍脑袋:“哎哟!可不是嘛!还是你丫头心细!这老刘头,记工总是毛毛糙糙的!”
有了凌霜的协助,混乱的账目开始变得清晰有序。她不仅帮忙誊写核对工分,还将那些杂乱无章的票据按照时间、用途分类整理,粘在废报纸上,注明事由和金额,方便王会计后续登记。她那套从课堂上学来的、最基础的会计分类方法,虽然简单,却让姜家坳几十年沿用的“包包账”显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条理。
消息很快在村里传开了。
“听说没?老姜家那霜丫头,在帮王会计算账呢!算得可清楚了!”
“真的假的?大学生就是不一样啊!”
“走,看看去!”
一些村民好奇地跑到队部门口张望,看到凌霜正专注地伏案工作,时而拨弄一下算盘(她跟王会计现学的珠算指法),时而快速书写,神情认真而沉静。原本焦躁的王会计,眉头也舒展开来,偶尔还能和凌霜讨论几句。
接下来的几天,凌霜几乎成了队部的“编外会计”。她不仅协助王会计顺利完成了年终结算的初步整理,还主动利用空闲时间,帮几户家里缺少劳动力的乡亲核算了全年的工分和应得的口粮钱。她耐心解释,一笔一笔算给他们听,直到他们完全明白、点头认可为止。
更有几户乡亲,家里有在外当兵或打工的亲人,不识字,便拿着收到的信,不好意思地来找凌霜,请她念信、写回信。凌霜总是放下手头的事,认真地为他们读信,将家人的牵挂和嘱托一字一句地转达,然后又按照他们的口述,工工整整地写好回信,仔细封好。她写的家书,语句通顺,情感真挚,远比他们自己找人代笔的要贴心得多。
“霜丫头,真是麻烦你了!这点鸡蛋你拿着,补补脑子!” 二婶硬塞给她两个还温热的鸡蛋。
“使不得,二婶,举手之劳,您太客气了。”凌霜总是红着脸推辞。
“霜丫头,你这字写得真俊!比镇上代写书信的先生写得还好哩!” 旺财叔拿着她代写的家信,啧啧称赞。
乡亲们朴实而真诚的感谢,让凌霜心里暖洋洋的。她第一次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知识不仅仅是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它本身就有力量,可以为身边的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这种被需要、被认可的感觉,比考试得了高分更让她感到踏实和喜悦。她与这片土地、这些乡亲的联系,因为这份微小的贡献而变得更加紧密和深厚。
“霜丫头,真是咱姜家坳的秀才!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王会计看着整理得清清楚楚的账本,由衷地感叹。
凌霜羞涩地笑了笑,没有说什么。但心里却更加坚定了努力学习的决心。她知道自己懂得还很少,未来的路还很长。但在家乡的这片土地上,她用自己学到的点滴知识,点亮了一盏微弱却实在的灯,照亮了一小片天地,也温暖了自己的心房。这短暂的“小会计”经历,让她对“学以致用”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成为她寒假返乡生活中一抹亮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