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盲女指破千层谎
夜风穿廊,吹得宫灯摇曳不定。
药审大会的前夜,京城无人入眠。
皇宫偏殿外,车马络绎不绝,三品以上官员、太医院众医正、各商会掌事、民间名医齐聚宫门。
一道圣旨下,今日要审的,不是罪臣,不是贪官,而是那间短短半年便撼动整个医政格局的“药阁”——以及它的掌令使,云知夏。
柳元敬端坐主位,蟒袍加身,面色沉稳如古井。
他身后立着太医院老医正周德全,白须垂胸,眼神阴鸷。
二人密奏天子,言辞凿凿:“药阁所用之法,悖逆祖制,以粗鄙外术惑众;更纵容盲女学徒以手代目,指认药材,荒诞不经,实乃欺世盗名之举!”
圣上未置可否,只一句:“既存争议,便开药审,由百官共判。”
消息传到药阁时,云知夏正俯身在案前,用银针挑开一包干枯的茯苓碎屑。
她听完弟子回报,抬眸一笑,眼底却冷得如寒潭映月。
“他们要审我?”她指尖轻叩桌面,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钉入木,“好啊,那就当着全京城的面,审个明白。”
她当即下令:“药审之日,药阁设‘共验台’,百姓可自由旁听。凡愿来者,皆予席位,茶水自供。”
此令一出,满城哗然。
谁见过审案竟容平民围观?
可药阁向来行事出人意料——救人不分贵贱,讲学不避妇孺,如今连朝堂之争,也要拉百姓来做见证?
这一日,偏殿内外挤得水泄不通。
连宫墙外都站满了人,踮脚翘首,只为听一句回音。
十味药材已列于高台之上,皆是常见之品,却暗藏玄机。
柳元敬目光微闪,心中已有算计:若药阁派老成医者上台,便显怯战;若派新人,则必露破绽。
尤其那盲女小春——前日竟凭触觉识出“归元蛊”残粉,已被他视为心腹大患。
今日他特意命人混入三味经特殊处理的药材,其中更有用“药蜡封心”之术包裹控神孢子的茯苓,只待她当众出丑,便可一击毙命。
“请药阁派人辨药。”柳元敬拂袖开口,声如洪钟。
殿中寂静,所有目光齐刷刷投向药阁席位。
云知夏静坐不动,只轻轻抬手,拍了拍身旁少女的肩头。
小春浑身一颤,指尖微微发凉。
她看不见这满殿权贵,看不见那居高临下的审视目光,甚至看不见自己脚下的路。
可她能听见——师父昨夜在灯下说的话:“你不是残缺,你是另一种完整。你摸过的每一味药,都比他们的眼睛看得更真。”
阿豆扶着她起身,一步步走向高台。
素白衣裙拂过青砖,脚步虽缓,却稳如磐石。
“第一味,黄芪。”太医令宣读。
小春停顿片刻,双手缓缓覆上药盘。
指尖轻触根须,细细摩挲,忽而停住。
“根须断裂处有虫蛀孔,边缘不齐,是三年陈货。”她声音清越,穿透大殿,“非五年老参所换——换药者,欲增重量,却不知陈年黄芪纤维紧实,断面光滑,岂容虫蛀?”
太医令一愣,急忙取样查验,果然如此。
殿中已有低语响起。
第二味,当归。
她捻起粉末,指腹轻碾,鼻翼微动,虽盲,却似能嗅其魂。
“晒过两日雨,第三层霉变,菌丝呈灰绿絮状。”她顿了顿,声音忽冷,“这霉,与济仁堂地窖毒药同源。”
全场骤然一静。
柳元敬脸色微变,猛使眼色,身旁录事立刻反驳:“荒谬!一个盲女,凭手感便断定毒源?岂非儿戏!”
“那你们验。”小春昂首,毫无惧色,“取显微药镜,照其断面。若有菌丝纠缠,便是我说的那样。”
药阁随行弟子当即呈上药镜——那精巧铜器一经放大,霉斑结构清晰可见,连太医院几位老医都面露惊疑。
第三味、第四味……接连七味,小春皆一摸即断,分毫不差。
直到第九味,茯苓。
她指尖抚过表面,动作忽然迟缓。
眉头微蹙,掌心压下,再抬时,指甲缝里竟刮出一层极薄的蜡屑。
“表面光滑,但压感有层。”她声音陡然拔高,“是‘药蜡封心’,内藏异物——我摸到了颗粒状凸起,排列有序,似孢子囊群。初步判断,为控神孢子,遇湿萌发,入脑则乱志。”
“放肆!”周德全怒拍案起,“妖言惑众!茯苓乃安神之药,岂会藏毒?”
“那就剖开。”小春平静道,“我不看,但我摸得到真相。”
药阁弟子当众剖开茯苓,刮去蜡层,取内芯浸水。
不过片刻,显微镜下,灰褐色孢子缓缓膨胀、裂解,如毒蛇睁眼。
“果……果真有孢子!”太医令失声。
满殿哗然。
柳元敬猛地站起,袖袍翻飞,脸色铁青:“这是药阁自导自演!你们早已备好毒药,只为污蔑朝廷命官!”
云知夏这才缓缓起身。
她一袭雪白宫装,立于阶下,却如立于山巅。
她没看柳元敬,只淡淡扫过全场,声音清冷如雪落深谷:
“他们想用一场大会,烧毁药阁的公信。”
她抬手,指向那仍在显微镜下蠕动的孢子群——
“可真相,从来不怕被检验。”
众人屏息,只见她唇角微扬,眸光如刃:
“接下来,我要让你们看看,什么叫——标准。”第184章 盲女指破千层谎(续)
云知夏缓缓起身,雪白宫装在宫灯下泛着冷光,仿佛披着月华走来的神女。
她不再看柳元敬一眼,也不急于辩驳,而是抬手轻轻一挥。
“请铁器。”
话音未落,殿外传来沉重车轮碾过青砖的声响。
老铁匠推着一辆满载铁器的板车缓缓入殿,车轮压地之声如擂鼓,敲在每个人心上。
那车上陈列的,并非刀剑兵戈,而是一整套精工锻造的银白器械——刻度毫针、量药铜勺、分液漏斗、测温铜管……每一件都打磨得光可鉴人,结构简洁却透出不容置疑的精准。
“此为‘标准药器’。”云知夏步上高台,指尖轻抚一根细如发丝的银针,“它不讲‘手感’,不凭‘经验’,只认刻度与数据。你们说药阁之术粗鄙?可正是这些粗铁冷铜,能让一个学徒,精准刺入穴位三分,不多不少;能让一剂救命药,剂量分毫不差。”
她取针在手,当场演示——以刻度针刺模型人“内关穴”,针尖没入皮肤恰好三寸,稳如磐石。
再取量药勺称取朱砂,三次称量,皆为七分三厘。
“谁来试试?”她环视百官,眸光清冽如刃。
片刻迟疑后,一名年轻御史起身,颤抖着接过量药勺。
他平日自负手稳,可连试三次,药粉或溢或缺,最差一次竟差了两成。
他额头冷汗涔涔,颤声道:“我……我竟不如一把铜勺?”
“不是你不如,”云知夏平静道,“是人手终有疲倦、情绪、偏误。而标准,是用来对抗无常的。”
她声音不高,却字字如锤,砸在众人心头。
就在这死寂般的震撼中,孙典史突然起身,手中捧着一叠纸笺,脸色苍白却目光坚定。
“下官……曾奉柳尚书之命,暗中记录药阁讲学内容,欲寻其破绽。”他声音微颤,却一字一句清晰可闻,“可今日见小春以触觉辨毒,见铁器以精度定药,见共验之制让百姓亲眼见证真相……我才明白,真正该被审查的,不是药阁,而是我们这些捂住百姓眼睛的人!”
他“咚”地跪地,将一叠密信与抄录的“三验法”呈上:“这是柳元敬密令,命我污蔑药阁讲学为‘邪术’;这是我抄录的药阁‘望触验’三验之法——它不靠玄谈,只靠可重复、可验证的事实!臣……愿以余生,推行此法,还医道一个清明!”
满殿哗然,百官失色。
而就在此时,殿外骤然传来如潮呼喊——
“药阁救我!”
“药律护民!”
“我儿因‘分量错药’险死,药阁三验救他性命!”
只见宫门外,黑压压跪倒一片,百名曾受药阁救治的百姓高举“药律碑”拓片,额头触地,声震宫墙。
那碑上刻着药阁立下的第一条民间药规:“药有定量,命无侥幸。”
云知夏立于高台,望着那一片颤抖的脊梁,眼底终于掠过一丝温色。
但她很快敛去情绪,转身,直视柳元敬。
“你说医道在心?”她唇角微扬,笑意却冷如霜雪,“可若心已黑,仁术也成杀人刀。不如手——至少,它不会说谎。”
她袖中,一枚细如毫针的“溯毒针”悄然震颤,仿佛感应到了什么。
那针尖泛着幽蓝微光,似在低语——地底深处,一口被封死百年、名为“皇脉药井”的古井,正悄然裂开一道细缝,渗出带着腐腥的湿气。
而此刻,无人察觉。
唯有她指尖微动,将那枚曾染过血的残符悄然藏入袖中——待夜深,以“显频液”浸润,血迹遇药,或将泛起诡异青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