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风云突变:邻府叛乱,战略预警

第二天,林闲自省城载誉归来。

此刻他不仅“一等秀才”、“秩比举人”等光环加身,更与钦差御史吴明远建立了牢固的联系,可谓春风得意。

林闲却并未沉溺于虚名,而是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产业扩张中。

香皂、防晒霜、便携香水乃至新研发的牙刷牙粉系列,都成为了市面上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作坊日夜赶工依旧供不应求,银钱如流水般涌入,林家上下可谓红红火火,族务在林闲的整顿下亦是井井有条。

这日午后,窗外阳光明媚。

林闲正于书房内聚精会神地审阅着香皂作坊的扩建图纸,谋划着将产能再提升一个台阶,进一步抢占市场。

他嘴角带着一丝运筹帷幄的笑意,一切似乎都在朝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爹!急信!”

林承宗突然匆匆赶来,呈上一封以火漆密封、标记着“加急”字样的信件。

林闲瞥见落款处熟悉的“苏元”二字,心知必有要事,当即放下图纸,净手后拆开信件。

信纸展开,苏元那清秀笔迹映入眼帘。

开篇几句寒暄过后,信中的语气竟透着一股难以掩饰的轻松,甚至带着几分快意:

“闲先生钧鉴:一别数日,妾思念甚切。然近日北方战事胶着,江南之地亦起波澜,有一事不得不告于先生知晓。永昌府突发民变,有悍匪号混天蛟张魁者,聚众数千,竟攻占府驻地所在县城,将赵王麾下那素来跋扈、鱼肉乡里的守备李莽及其爪牙知府王焕,一并诛杀。此二人恶贯满盈早是天怒人怨,今番授首实乃天理昭昭,大快人心。赵王此番可谓颜面扫地痛失臂膀,于太子殿下而言,无异于去除一劲敌。殿下闻之亦大喜,言道此乃天助我也……”

苏元字里行间,洋溢着整个太子一系,对老对手赵王吃此大亏的幸灾乐祸之情,仿佛这是一场值得庆祝的胜利。

然而林闲读至此处,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眉头非但没有舒展,反而骤然紧锁。

他脸上不见半分喜色,目光迅速扫过后续关于匪势规模、占据县城以及朝廷可能调兵遣将的粗略情报后,猛地将信纸拍在书案上,发出“啪”的一声脆响!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中带着罕见的冷厉:“糊涂!隔岸观火,不知引火烧身之危!太子身边,难道尽是此等短视之辈?”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赵王府。

书房内,气氛压抑得如同暴风雨前的死寂。

赵王脸色铁青,手中紧攥那封来自江南的密报。

他面前几位心腹谋士垂首肃立,大气不敢出。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

赵王将密报摔在地上,胸口剧烈起伏吼道:“李莽这个蠢货,王焕这个无能之辈,竟被一群泥腿子给宰了!本王的颜面何存?在江南的布局,就此被打乱!”

他的声音因愤怒而颤抖,眼中满是惊怒交加。

永昌府是他经营江南的重要支点之一,李莽和王焕更是关键人物,如今一朝覆灭不仅损失惨重,更让他成了朝堂上的笑柄!

惊慌噬咬着他的心,他首先想到的是太子一系会如何借此攻讦他,陛下会如何看他?

就在这时,下首一直沉默不语的络腮胡首席谋士抬起头。他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迟疑开口道:“王爷,此事……或许还有一个变数。”

赵王猛然看向他:“变数?什么变数?”

王谋士捋了捋胡须,缓缓道:“王爷可还记得江南的林闲?此子虽与太子系交往甚密,但观其言行无论是格物致用还是献策安民,每每皆以实务和民本为先,开口闭口常是利国利民。此次永昌民变匪患肆虐,最终受苦的是百姓,动摇的是国本。以林闲此番心性……他若知此事,会如何看?又会如何做?”

赵王闻言,瞳孔微微一缩。

王谋士见状继续猜道:“他会不会……超越党派之争,站在‘平叛安民、维护大局’的立场上?甚至……会不会愿意献上某些奇策,以助朝廷迅速平定乱局?毕竟若乱局扩大,他在江陵的基业也必然不保。于公于私,快速平乱都符合他的利益。”

这个大胆的猜想,让赵王愣住了。

他从未从这个角度思考过。

在他根深蒂固的党争思维里,林闲是潜在的敌人,是太子那边的人。

可如果……如果这个林闲,真如络腮胡谋士所言,其行事逻辑并非完全依附于党派,而是有一套基于“实务”与“大义”的准则呢?

“他会帮本王?”

赵王下意识地喃喃自语,随即又猛地摇头。

他脸色阴晴不定质疑:“不可能!他屡次折辱我麾下,又与太子系的花魁交好,怎会助我?”

但内心深处,一个不确定的念头却悄然滋生。

如果平叛成功,首功自然是我这个主张平叛、调度有方的王爷,他林闲若真能献策最多分些功劳,于大局无损,反而能彰显本王“唯才是举”、“以国事为重”的胸怀……

可是,他真会这么做吗?

赵王心里,彻底没了底。

他发现林闲竟成了一个他无法用常理揣度,甚至可能影响江南棋局走向的变数。

这种失控感,让他更加烦躁不安……

视线回到林闲书房。

此刻林闲没有丝毫耽搁,立刻铺开宣纸取过狼毫,开始给苏元回信。

他的字迹此刻力透纸背,带着急迫与警示:

“苏小姐台鉴:信悉,内容惊心。闻殿下见永昌之变而心生喜悦,恕林某直言,此等反应,犹如见邻家起火而拍手称快,却不知火借风势,下一刻便要烧及自身屋舍。实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甚为不智,危险至极!”

他笔锋沉凝,像一位战略大师在沙盘前推演,条分缕析指出太子一系想法的致命短视:

第一害,唇亡齿寒,池鱼之殃!太子岂不知永昌府与吾等所在的江陵府,毗邻而居犹如唇与齿、皮与毛?唇亡则齿寒,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那混天蛟张魁如今占据最大县城,看似只在永昌。然匪患若不能以雷霆万钧之势迅速平息,反而成燎原之势,乱兵流寇四散,第一个被火舌舔舐被溃兵冲击的,便是我们江陵!

届时商路断绝,田庄被毁乱民四起,我等辛苦经营的产业、积累的财富乃至身家性命,顷刻间便能化为乌有。

太子殿下治下若出现如此大乱,治理无方安抚不力的滔天指责必将如潮水般涌向东宫!

此乃自毁长城之举!”

接着他笔锋更厉,剖析更深层的政治风险,直指赵王可能的后手:

第二害,授人以柄,资敌之刃!

太子以为赵王损失一二爪牙便是痛失臂膀?

大错特错!

此于雄踞北地、树大根深的赵王而言,不过如同壮汉被削去一片指甲,虽痛却难伤根本。

反之他却可借此天赐良机,大肆渲染太子殿下督军不力、江南吏治败坏以致民变。

他甚至可以冠冕堂皇奏请陛下,以平叛安民稳定江南为名,请求增派其嫡系兵马,或让其亲信大将总揽平叛事宜。

这哪里是替殿下去除劲敌?

这分明是亲手将一把能刺穿东宫心脏的利刃,磨利了递到敌人手中。

是授人以柄,自掘坟墓!

届时赵王势力借平叛之名,长驱直入江南腹地,殿下在江南的根基,还能保全几分?”

最后,林闲从战略家的视角提出对策:

当务之急,绝非隔岸观火幸灾乐祸。

而应是如同救火队员一般,极力主张并协助朝廷,以最快速度最小代价平息事态。

必须将这场火势控制在永昌一隅,绝不能让其蔓延开来,殃及我等池鱼。

并且在此过程中,我等更应设法争取主动,或可暗中布局,设法将平叛的主导权争取过来,至少不能让赵王的人插手太多,甚至……若能借此机会安**们的人,整顿永昌乃至周边吏治,方是化危机为转机之上上策。

望小姐速将此中利害,原原本本、一字不差禀明殿下。切不可因小失大,贻误战机,铸成大错!

提笔写完,林闲深吸一口气。

他喊过林承宗,让他以最快的加急方式送出。

林闲深知必须点醒尚在沾沾自喜、看不清大局的太子一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遥望着南方永昌府方向眉头深锁。

阳光依旧明媚,但他仿佛已能看到天边隐隐泛起的烽烟。

眼前的宁静与红火,如建立在沙滩上的城堡,随时都可能被隔壁州府卷来的惊涛骇浪吞噬。

“太子,希望你这封信,能起到当头棒喝之效。”

林闲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冷静与决断的光芒。

“若东宫连这点远见都没有,那这艘船……恐怕也非久留之地。”

这一刻,林闲展现出的是宏大格局与深谋远虑。

他将眼前的危机看得透彻,并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反客为主,将这坏局变成一盘活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