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2章 焦晃的遗憾

在《忠犬八公》没有拿到美国奥斯卡提名后,黄祖默就将目光放在了香江金像奖上,但是黄祖默也没敢抱太大的希望。今年香江金像奖竞争激烈,大陆送过去的电影颇多,如《绣春刀》,老谋子的《老井》等,另外去年香江本土电影在全球票房表现上也十分抢眼。

听到黄祖默激动的声音,刘一民笑着说道:“我就说,这么好的电影,不拿到几个奖是不可能的。老黄,恭喜你。”

“一民,我得谢谢你,要不然啊,我怎么可能站在金像奖的舞台上。”黄祖默双手紧紧握着话筒激动地说道,屋子里都是他爽朗的笑声。

金像奖于1982年创建,因为创建时间短,名声并不是很大。另外提名以及投票制度都不完善,跟老牌大奖没办法比。但是对于国内导演来说非大陆奖项,不管含金量大小,拿回大陆含金量就得提高几个档次。

要是拿到国际上的奖,更得大吹特吹。

“黄导,你们什么时候回来?”

黄祖默笑道:“后天就回去,我跟老焦两人逛一逛香江,这一次他差点拿到了最佳男主角,可惜输给了香江演员。”

听到这话,坐在沙发上的焦晃冲黄祖默无所谓地笑了笑,等黄祖默扭过脸去,焦晃脸上的笑容立即凝固,将左手夹着的香烟放在嘴边惆怅地猛抽一口。

刘一民让黄祖默转告焦晃:“老黄,就说我说的,以后老焦肯定能获得国际大奖。”

“好,接下来我还想参加小日本的东京国际电影展,你觉得咋样?”黄祖默问道。

“好啊,什么时候举办?”

“九月底吧!”黄祖默说道。

东京国际电影节跟其他电影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公映过的电影也可以参赛。

黄祖默还想跟刘一民讲一讲《一个人朝圣》这部电影,当听到电话那边乱糟糟的,于是忍不住问了一嘴,当听说岛上作家代表团在院子里时,立马说道:“一民,你先忙,等我回到燕京,再给你说。”

黄祖默准备等电影拍好之后,先不在国内上映,去参加国际电影节碰碰运气。现在黄祖默眼界也高了,不再盯着国内的百花奖和金鸡奖。

等刘一民挂断电话,溜进来参观书房的白先勇恭喜道:“刘先生,恭喜恭喜,《忠犬八公》这部电影,我去新加坡的时候看到过。!”

“哈哈哈,别说香江金像奖,就是拿美国金像奖都没有问题。可惜啊,偏偏遇见刘教授另一部电影,属于是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家人打上了。”李敖拿起两本书轻轻地碰在一起作比喻:“两家人斗,自然是有胜有输。”

陈映真说道:“还是不太一样,《忠犬八公》可是没有获得提名!”

“对我个人来说没什么遗憾的,对于国家的电影来说倒是真的有点遗憾。能拿到国际大奖,能够提振国内导演的信心,还能给导演指导一下创作方向。”

刘一民说完给众人介绍起这个书房,书房里除了有自己的书,也有别的作家送过来的签名样书。

“刘教授,这些书不完整吧?”蓝博洲问道。

“对,我写的书有的在这里,有的则在华侨公寓。我夏秋的时候住在这儿,燕京的冬天实在是太冷,我就住离燕大不远的公寓。”刘一民解释道。

接着刘一民向他们介绍了一些大陆作家的书:“这是史铁生的,今天教室后面有个坐轮椅的,就是他,一位灵魂站立,身体却无法直立行走的作家。这些是陆遥的,黄土高原上的作家,我最喜欢他这本《平凡的世界》,不过这只是第一部,第二部没有出版,第三部应该还没写出来。”

一群人挤在刘一民的书房,有人看书,也有人想看看读者来信。齐邦媛坐在银杏树下逗着两个小家伙,时不时地跟朱霖聊聊天。

等到饭菜做好,刘一民带着大家走出书房:“今天大家吃好喝好,就当是在家里接风洗尘。如果想喝酒的话,咱们也可以对酒当歌。”

“如此高兴的时刻,不喝酒怎么行?”汪曾祺大笑道,说着就要去书房里拿酒。

李敖摆了摆手说道:“刘教授,汪先生,不好意思,我这个人平生不抽烟,不喝酒。”

“老李?你不喝酒?”刘一民意外地问道。

齐邦媛打趣道:“你知道胡因梦怎么说他的吗?不抽烟,不喝酒,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平生就像是一部精确的机器。”

齐邦媛提起胡因梦让李敖脸色一沉,不过随即就笑了起来:“我这个人没什么爱好,就喜欢骂人,骂人就是我的娱乐活动。我呀,连含酒精的巧克力都不吃。”

“李敖啊,李敖!”齐邦媛无奈地摇了摇头,她提起胡因梦就是想恶心一下李敖,毕竟这两天李敖没少明里暗里批评她。

可惜李敖说起话来跟泥鳅一样,愣是让齐邦媛不知道如何说。

李敖不喝酒,其余人也就没有再提酒的事情。喜梅和丰泽园的师傅开始往外端菜,院子里的饭菜香味一下子就浓郁起来。

当天边最后一丝光亮落下,院子里灯光亮起,在刘一民和朱霖的招呼下,筷子和盘子撞击的声音此起彼伏。

吃饭的时候,李敖在回忆自己家的四合院:“在燕京,四合院有普通百姓住的,也有达官贵人。普通百姓的就没这么多讲究,达官贵人的就像这个,红漆柱子,上面的五脊六兽,都有讲究。

晚上天一热,胡同里都是摇着扇子坐在门口聊天的老人和孩子,但是有点身份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不会出去,会在院子里吃着西瓜聊天。”

汪曾祺听到李敖这样说,也讲起自己在高邮的少年时光。汪曾祺语气平淡,并没有李敖那样抑扬顿挫,但平淡的语气里带着对儿时的怀念。

两个小家伙钻进刘一民和朱霖的怀里,一边吃饭一边听大人们讲话或者看在屋檐白炽灯下不断飞舞的飞虫。

“好吃,没想到丰泽园的师傅做东北菜也是有一手。”齐邦媛红着眼眶说道。

“白菜炖粉条,锅包肉,好做。”丰泽园的师傅笑着说道。

齐邦媛摇了摇头:“可不好做啊,我在岛上几十年就没吃到过正宗的。”

等到吃完饭,李敖提议唱唱歌:“当时我父亲最喜欢唱的就是《松花江上》,每次唱就哭。齐大姐,我也算半个东北人,你也在东北出生,现场大陆代表,除了一民之外,都是从那时候走过来的,相信大家都会唱。”

“行!”齐邦媛开心地说道。

李敖站起来用手打着节拍起了一个头,其余人立即跟上。李敖大幅度的摆着双臂,真把自己当成了指挥家。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我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唱完【松花江上】,又唱了一首【长城谣】: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李敖和齐邦媛、汪曾祺等人唱到最后抱头痛哭,刘一民和朱霖联手给大家唱了一首欢快的歌曲,陈映真则是唱了一首岛上最近流行的《明天会更好》。

十点半左右,家宴正式落下帷幕,刘一民将他们送到燕京饭店才回来。

明天到清华大学进行交流,到时候清华大学会派出以钱锺书为首的文学教授接待。

“刘老师,陈映真的岛上腔好有趣。”朱霖躺在刘一民怀里笑着说道。

刘一民左手婆娑着朱霖光滑柔嫩的肩膀:“哈哈哈,你可别当着陈映真的面笑。”

“那自然是不会,我也看出来了,陈主编是个好人,立场也很坚定。就是腔调跟风格比起来,有点不搭哈哈哈。”朱霖又忍不住笑了几声。

等笑够了,刘一民伸手将灯拉灭,嘟囔了一句:“过阵子家里的线路得改改,换换开关,电线也换换。家里电器多了,不能再用这老旧电线了。”

“行,改天找个施工队。”朱霖应了一句就钻进了被窝。

家宴举行过后,家就直接搬到了四合院,线路的改造也开始同步进行。

清华大学的交流会是在公开的学术报告厅举行,刘一民没有上去参加交流,而是坐在下面观看。

清华大学和岛上代表团讨论的问题更偏向学术,主要讨论西方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

清华大学有钱锺书坐镇,在唇枪舌战中一直占据着优势,齐邦媛屡屡被钱锺书的观点折服。

齐邦媛自少女时期就佩服钱锺书,她认为钱锺书是宽厚且对写作极其严苛的人。

“钱教授,我昨天晚上读了刘教授的《上帝的签证》,您认为现代华人文学应该关注国内社会和百姓命运,还是应该关注国际华人命运或者说国际人类?”齐邦媛问道。

钱锺书说道:“当然是以关注华人自身命运为主,同时要关注华人与世界的互动。《上帝的签证》我也看了,写的就是华人与世界的互动,以这种独特的视角,讲述了一名中国人在世界性的人道主义灾难中所作所为。”

“我同意您的观点,二战以后,鱿太人为自身的命运哭哭啼啼,日本人也在为原子弹的爆炸声写个不休,我们也应该写。我昨晚看完这本,非常震惊。我们中国人遭受了百年苦难,也应该大写特写,我也会写。”齐邦媛提到的就是她准备写的自传。

“哈哈哈,一民还会有更多不错的。”钱锺书看了一眼台下的刘一民。

李敖笑着望向钱锺书:“钱大师,我也有一部历史背景的在写,等写好了,到时候请您或者齐大姐帮我翻译成英文。”

台下顿时乐了,交流会慢慢变成书迷见面会了。清华教授冯至提起了中国文学在英语翻译中的技巧和感情转换问题,认为中国文化背景复杂,很多东西没办法直接翻译。要想翻译好,必须下十足的功夫。

“比如咱们的《道德经》,‘道可道’就不好翻译,成语‘得陇望蜀’还有那‘玩火者必将自焚,’如何生动地将意思传达,又不失去汉语原有的韵味,这是非常困难。

‘玩火者必将自焚’,在西方呢,有人甚至翻译成‘地狱之火’。我们要谨防文章翻译出去后产生歧义,先意思表达准确,再感情表达准确,最后让英文成为文化的载体。”

上午十一交流完毕,钱锺书带着岛上作家参观了一下清华大学,李敖在参观的过程中讲起清华大学的来历和庚子赔款的关系。

“美国人总是说他们帮我们建立了清华,实际上呢,这是咱们自己的钱。用自己的钱盖自己的房子,美国人还得拿走一个顺水人情,TMD。”李敖用手抚摸着清华大学建筑的墙壁,忍不住骂道。

冯至说道:“是啊,当时要不是驻美公使梁诚先生发现了,西方人是不会退的。”

“他们用这这个顺水人情赚大发了,培养了不少亲美的留学生。”李敖说道。

刘一民笑道:“老李,这不是你当初鼓吹西化的时候了?”

“这也没办法,我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如此。我现在明白了,你当时在新加坡的批评,我全盘接受。”李敖嘿嘿一笑。

下午岛上代表团在清华演讲,除了李敖外,其余人则是蓝博洲等青年人,他们向清华的学生讲述岛上的青年现状以及自己对未来的忧虑。

蓝博洲认为现在岛上统派虽然占大多数,但是一日不统一,则一日不安心。

“不过跟朝鲜半岛比起来,我们是幸运的。”

蓝博洲拿朝鲜半岛进行对比,朝鲜半岛有美国驻军之后,重新走在一起的可能性大减。

台下刘一民对陈映真说道:“你们杂志社的这个年轻人不错。”

“正是因为我们思想相同,杂志社才招的他。刘先生,今晚你有事吗?”陈映真问道。

刘一民说道:“没事,咱们今晚聊。”

“好!”

晚上吃完饭后,岛上作家又去人艺看话剧,今日播放的是《邓稼先》,他们想看看是什么样的人能帮助大陆造出原子弹。

等话剧播放完之后,一群人眼睛里露出震撼还有质疑的目光,欧阳山尊说道:“这里面都是真实改编,写完的时候邓老还在世,邓老的朋友杨振宁教授,看完之后也只说了‘真实’二字。”

“伟大的事业,伟大的人!”陈映真忍不住说道。

“是啊,伟大的人需要付出伟大的牺牲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刘一民说道。

回去的路上,岛上作家都很沉默,一种难以名状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所有人都进屋睡觉之后,陈映真打开门看没有人注意,敲开了刘一民房间的门。

陈映真握住刘一民的手,向刘一民讲起自己的想法。现在岛上文艺人士许多都是大陆过去的,不管政见如何,大家的梦想都是统一。

“陈主编,你要是能将这部分力量团结起来,对于两岸发展来说,可是大有裨益!”刘一民鼓励道。

陈映真听到刘一民的话非常高兴,可是也知道其中有很大的难度:“目前岛上对于言论的管控仍然非常严格,我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来的时候,还有人警告过我,当然我不知道是什么人,也有可能是一些民间团体。”

“管控不可能持续下去,我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新情况。老兵返回大陆的政策,就是松动的标志。”

FG大陆都知道已经不可能,所谓管控的根基也就当然不存,用不了多久就会解除报禁。

陈映真听取刘一民的理由之后点头说道:“刘先生,我叫你一民吧,这样亲切。”

“好。”

“你也叫我老陈,你的分析有道理,如果那样的话,距离我们成立相关团体的日子就不远了。另外,一民,你们这个两岸传统文化交流的活动挺好的,希望能够一直办下去。经过这几天的看和走,我看许多人的思想又有所改变。

尽管大陆目前很穷,但是展现出来自信和发展潜力是岛上所不能比的。”

“你说的建议我会考虑,长期举办并不是什么难事。老陈,我其实很忧虑。今天蓝博洲所讲的话很对,我希望你们这个文学联盟,可以多多发展教师、教授等教育领域的工作者,这些工作可以通过教学达到宣传的目的。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行业,多行业多层次的联盟。这是一场持久战,老陈你做好准备了吗?”

陈映真抬起胸脯说道:“我早就做好准备了,几十年了,一直在干这件事情。”

陈映真又讲起来两岸文学交流论坛,并拿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进行举例。

“当得知后面有中情局资助之时,我感到意外又不意外,这种活动,即使不明确的宣传背后所隐藏的观点,通过看和做,也能够影响一大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