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到妹夫家吃饭

“哥,我在这边日子过的还好,我男人对我还可以。”江燕拒绝着江成的说道。

虽然江燕嫁给了一个大她十岁还有两娃的男人,但那男人对她好是真的。只是家里五个孩子要养,公婆住的乡下,也要尽点孝道,日子的确是过的紧巴了点。

但跟江燕这样的,才是城里大部分人的常态。

江燕的一句话整的江成不好说什么了,二十六岁的男人娶一个十六岁的,一般都会疼爱一下。男人年龄大,会疼人。

不过江成想到自己好像就是二十六岁,也去娶一个十六的来。也就是瞬间的念头,江成就放弃了这想法,他想要一个会照顾人的姑娘。十六岁的太小了,不太懂事。

就算这个年代的女人十六岁就会干很多家务了,但会干家务和会照顾男人是两码事。

江成跟江燕聊了一会,知道妹夫家什么情况了。

妹夫叫杨枫,是酱油厂的一名工人。这年代酱油厂都是传统工艺制造的,酿造周期长。

可酱油这种东西虽然家家户户都需要,但要的量不大,并不是很紧缺的调料用品,所以江油厂的福利不怎么好。

而且这个年代的食品和副食品类的加工厂,工人工资都比其他岗位偏低一些。

像机械配件厂的一级工人,就有三十三块钱的工资。而酱油厂和面粉厂,还有白糖,白酒之类的工厂工人,一级只有二十八块钱左右。

酱油厂的二级工人也就三十三块五的工资,杨枫现在就是酱油厂的一个二级工人。三四级的酱油酿造工都是老师傅了。

有些行业级别晋升难,工资涨不上去。主要是有些行业的师傅喜欢留一手,一些窍门不教人。

其实大部分行业都是如此,一些老师傅喜欢留一手。要是大家都不保留,这个年代也就不会有那么多学徒工了。来一个新人,随便教就是了,还动不动找师傅带干什么。

在机械配件厂,师傅带徒弟一个月还能有两三块钱的补贴呢,就是鼓励一些有技术的师傅多带几个徒弟,多培养一些技术工人出来。

江成和张良每个月都有工资百分之十五至二十的额外技术津贴,这笔钱其实也就是技术指导的意思。

杨枫三十三块五的工资,一家七口人,逢年过节还要给老家的父母带点东西回去。也就是他父母身体还硬朗,年龄也不算太大,否则还得拿钱赡养他们。

就这样的条件,还不算昌城的困难户。在四九城那边困难户是一户的人口收入低于五块,然后上学就可以免学费,但杂费是交的,杂费就是课本之类的。

昌城这边要求没那么高,但也低不了多少,是人均低于四块五,小孩上学就可以申请免学费了。

而杨枫家只要超过三十一块五的收入,小孩上学就要交学费。

除了吃喝,各种杂七杂八的,还有两个小孩在上学。江燕和孩子穿的衣服这样多补丁和单薄就很正常了。

一月份南方的天暗的快,江成跟江燕随便聊一会太阳就快下山了。要不了多久妹夫也要下班回来了,而江燕还要给妹夫和孩子准备晚饭。

“哥,你晚饭就在我家里吃吧,我现在就去买点肉回来。等杨枫回来了,让他再去弄点酒来,你们喝一点。”看到天色不早了,江燕招呼道。

江成也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不想拒绝妹妹的盛情招待。但就江燕家的这种情况,还是别让她破费了。

“燕子,你也别折腾了。我今天中午在饭店吃饭,点的菜有点多,现在还放在厨柜里呢。你要不嫌弃,我去把剩饭剩菜拿过来,热一下对付一餐就可以了。”江成起身对江燕说道。

“这也什么嫌弃的,那我再炒一个萝卜片。”江燕说道。

“煮个萝卜汤吧,晚上天气凉快,弄点汤喝的舒服。”江成说道。

“哥,听你的。”

江燕回应道,其实说炒萝卜片,在这年头也算一个不错的菜了。毕竟她说的是炒,不是煮。炒菜是要放不少油的,这个年头昌城这边的食用油定量是成年人(满十四岁)三两八一个月,小孩只有一半。

江燕一家七口,一个月食用油不超过两斤。别说吃肉了,就是蔬菜,也不能天天炒着吃。很多时候都是用水煮的菜,煮熟后放点盐,出锅的时候再到面上滴一点油。

就这样的伙食标准,城里人其实也没多少标准。

昨天江成请李科长吃饭,他一个科长都能放下面子把菜吃的一干二净,一点油渍都不放过,就别说普通人了。

这还是五六年,要是几年后,城市居民食用油定量还要减半呢。

“酒也别喊妹夫买了,我今天上午在国营商店买了几瓶酒呢。本来想找到你,请二叔和江云堂还有姑姑来吃饭的,这还请个屁呀。”江成摸了一下外甥女的头,要出门的时候说道。

“舅舅~。”外甥女乖巧的喊道,可能是一进门就给了糖吃,小孩对江成印象很好。

“乖,明天舅舅请你吃肉,你想吃什么跟舅舅说。”江成见外甥女这样乖,又捏了一下她的脸蛋说道。

至于另外一个外甥女和外甥,因为太小,还不会讨好人呢。

江成拉直了一下衣袖,就回去拿中午在饭店的剩菜剩饭了,这来回路上得走半个多小时。

江成走后没多久,妹夫杨枫前面媳妇生的儿子和女儿差不多前后脚回来了。

在外面玩归玩,这个年代的小孩绝对会在吃饭之前回来,不会耽误吃饭的时间。

“妈,桌子上的糖哪里来的。”问话的是杨文斌,也就是杨枫的大儿子。

“你想吃就吃,问那么多干什么。”江燕笑着说道,这样多年了,她是难得心里这样轻松和开心,哥哥回来了,以后她就是有娘家的人了。

杨枫的儿子和女儿还算懂事,哪怕后妈只比她们大十岁,也是喊妈的。

不过不喊也不行,江燕过门的时候,杨枫就让儿子和女儿喊她妈了,不喊就直接打。没有什么培养了感情,以后再喊一说。

“妈,晚饭吃什么呀。”杨文斌询问道。

“煮大米饭吃,还有萝卜汤。”江燕回复道。

“真哒,今天晚上吃米饭~。”杨文斌有点不敢相信的问道。

城镇居民有定量,能吃上饭,但不是能顿顿吃上米饭。

这商品粮的定量分细粮和粗粮,在北方因为种植的是小麦,吃的面食居多,细粮和粗粮一般是三七分。

但南方不一样,南方是种植水稻的比较多,细粮一般为大米,细粮和粗粮分配的比例不一样。特别是昌城还属于省会城市,细粮和粗粮的比例是四六分。

而五岁以下的孩子,细粮比例会更高,因为他们的定量本来就少。小孩肠胃弱,吃苞米面糊难消化,一般是断奶后喂米粉的,米粉属于细粮。

四六分的粗细粮,细粮大米还要经常用来煮点稀饭和粥什么的。因此在城里的居民平时也就中午吃顿大米饭,而且还不能天天中午有大米饭吃。很多时候还是用粗粮做成窝窝头来吃。

晚上别说吃米饭了,大多数时候是吃苞米面糊,窝窝头都不一定有的吃。

面糊吃不饱,那就早点去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